太極拳中的推水關(guān)鍵的問題就是懂勁,是必須要搞清楚地問題,什么是懂勁?懂勁首先就是自己知道勁,在運動中能夠去辨別對方勁的虛實真假,它的快慢、長短、緩急、方向、大小等都是在不斷的變化。
懂勁需要我們能夠很好去把握好它的先機,使自身的勁利用到極致,從而制敵。
懂勁,使建立在聽勁基礎(chǔ)上的,能聽出彼勁,才能懂勁,如不能聽出彼勁,即不能懂勁。所以初學者對于懂勁甚感困難,意識難以做到,只有經(jīng)過相當一段時間勤學苦練和細心揣摩,并有名師給予指點,才能逐步悟到懂勁。所以手在未能懂勁之前,推手就容易犯僵、直、丟、頂之病。待懂勁后,在推手中又會犯爭強好勝之弊,此時要注意克服訓(xùn)練中35病,即:抽、拔、遮、架、磕、猛、躲、閃、侵、凌、斬、摟、搓、欺、壓、掛、離、賺、撥、推、混、硬、排、擋、挺、霸、騰、擊、直、實、鉤、按、掤、抵、滾。否則,即使僥幸取勝,也并非真正達到了懂勁的階段。
推水中的病,所謂病,是在推手中脫離了中正圓活,背離了沾、粘、連、隨之原則,故曰病手,病身。
懂勁同樣也是對推水功夫練的怎么樣的一個檢驗。
招勢是方法、途徑,八法是手段。通過這些方法、途徑及手段,目的勢歸結(jié)到抓、拿、摔、化、打、騰、閃、折、空、活,兼施并用,二不僅僅局限于一個“打”字。
太極拳是其中的重要門派之一,所以懂勁不能只限于推手,和其他武術(shù)一樣,同樣適用于自由搏擊合交手散打,這才是太極拳的真正面目和實用價值。推手是以沾、粘、連、隨懂勁為準則的實戰(zhàn)訓(xùn)練形式,散打交手也同樣不能離開上述四字的懂勁原則,無非散打是技藝升華到相當階段后,擺脫推手這一訓(xùn)練形式,而成為實戰(zhàn)交手散打這一實用形態(tài)罷了。但它還必須合乎規(guī)矩繩墨,這就是太極拳及散手的辨證統(tǒng)一關(guān)系。有些人不了解太極拳,把太極拳看成是女子健身,老弱病殘及文人,書生療病消遣的無實戰(zhàn)用處的體操, 那是十分錯誤的。
陳氏第十四代太極拳家陳長興在《太極拳歌訣》中云:“放縱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劈打推壓得進步,扳冽橫采也難敵,鉤掤逼攔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這首歌明確指出,“縱”是前進之意,“放”是打擊之意,“屈”是合之意,“伸”是展之意。
無論是在前進的擊打還是開展是都要做到知己知彼,而對方不知我的境界,這才是關(guān)鍵所在。
推手是訓(xùn)練前期為了避免傷害事故而采取的實戰(zhàn)訓(xùn)練方式,交手散打是實戰(zhàn)搏擊的運用形態(tài)。只是由于歷史的發(fā)展和時代的前進,先進的武器出現(xiàn)后,武術(shù)相應(yīng)演變成了技擊體育。由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人們對太極拳有了較深的認識,為了健身、防身、自衛(wèi),在推手四要和懂勁基礎(chǔ)上,對太極散手也進行了同步練習。只有這樣,既懂得推手,也懂得散手,才是太極拳的真諦。
常言道:“多練能生巧”,“苦學入靈境”,要想真正達到懂勁,除了名師指點,還需與對象切磋,但主要的還是要靠自己多下功夫。陳鑫在《太極拳論》中說:“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到階級神明。”
這說明首先要練習招法,達到招熟能生巧以后,才能漸漸明白各種勁的運動規(guī)律,懂得了各種勁的運動規(guī)律,采能愈練愈精,從而達到運用自如的地步。這說明招熟——懂勁——神明是三個階段,懂勁只是中級階段,只有達到神明階段后,無論是身體哪一個部位,一經(jīng)與他人肌膚毫毛接觸,就敏銳的覺察對方勁路的來龍去脈,輕重虛實,剛?cè)犴樐?,直橫方圓,高低左右等變化,并沾著對方使之不能逃脫,在得機得勢的條件下順人之勢,化人之勁,借人之力,還力于人,使自己在運動中始終居于主動地位。
練習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它的規(guī)矩,一步一步的來,不能求速度,不能急躁,這樣才能更好的為接下來的更高一層打下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