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種拳術(shù),它有很多作用,不僅有身體保健的功能之外,還有一個特別的技擊功能,所以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不缺乏愛好者。也有很多人懷疑它的技擊的功能,因為它的動作比較慢,但是其實不知道它的威力。
具體說明如下:
1.以柔克剛
在太極拳中我們用到的兩種勁,剛和柔。不管它的發(fā)力大小都可以叫做剛勁,它是一種具體對抗性的。
隨著對方來勁的大小而伸縮,沒有對抗性的都稱為柔勁。太極拳靈活地運用剛?cè)醿蓚€勁,隨勢變化,成為太極拳技擊的重要;剛勁與剛勁對抗,力大者得勝。遇剛勁而無法靈活變化不能迎接轉(zhuǎn)變其鋒芒的方向,只用力對頂,這稱為死勁,與此相反,則稱為活勁。死勁和活勁較量,常被活勁帶引落空,招致失敗。用太極拳的術(shù)語來說,叫做“以柔克剛”。
以柔克剛的運用,是在與人交于時,既要用人剛我柔的“走勁”去引使對方落空,又要會趁勢用“粘勁”去取得“我順人優(yōu)勢。不能只知道對方用力,我也用力;見人搶先,我也搶先。否則,就會形成力小的輸給力大的;手慢的輸給手快的。這樣就違背了太極拳以柔克剛的原則。太極拳處處講柔化,首先要避免這種不必要或不利于己的沖突。如果只知退避不會追擊,也不符合剛?cè)嵯酀?,以柔克剛的道理。太極拳之所以用太極為名,就是符合太極圖的形象。它用勁是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即太極圖形象表示的“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的。太極拳學說含義至關(guān)重要,千萬不要忽視。
2.以靜待動
拳術(shù)中所說的的虛與實,因為它的表現(xiàn)形式不是表面,而在于內(nèi)在。但是必須掌握對方的虛實,才能有良好的先機。
對方是實,但有收縮余地時,也不宜貿(mào)然追擊。; 否則,會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在上述情況下,要任由對方先發(fā)動,讓對方力點逼近時再用逆來順受的的方法,將對方引進我攻擊范圍之內(nèi),然后還手發(fā)勁取勝。大多時候,太極拳不以“先下手為強”,主要依靠“以靜待動”的戰(zhàn)術(shù)。進行還擊這種擊法,要求極度鎮(zhèn)靜做到知己知彼。對于來勁猛的,可用他勁引使對方落空,再用和采來還擊。。如果不讓對方近身,可在對方未到近身之前,用勁試探,或乘對方第一個勁已過,第二個勁還來發(fā)時的空隙,發(fā)動還擊。
總之,在交手時用聽勁察覺到對方未及轉(zhuǎn)變,或陷入劣勢時,即以速打擊。打手歌中“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已先動”,就是指“以靜待動”、“后發(fā)先至”這個原理和作用:一是待機而動,容易擊中對方,一是在萬一擊不中時,由于對方已處于被動地位,因而不便于還擊。
3.以小勝大
太極拳所用拳術(shù),表現(xiàn)于外形的稱之為“著”,蘊藏于內(nèi)的稱之為“勁”。“著”與“勁”相合在一起的運用,即為太極拳術(shù)。太極拳術(shù)擅長于大力勝小力,這種技擊方法,有力學上的根據(jù)。用“著”這種動作加在對方的動作上,再相應地增加或減少自己的勁,使對方的重心偏失,或先“化”后“粘”,使對方處于不利的被動地位,即順勢打擊,因而以力小勝大力,占取優(yōu)勢。對方失敗的原因,是重心失去平衡,立身不穩(wěn),故一撥就倒。這種以小勝大的妙手,絕不是硬打硬手法所能做到的。
4.以退為進
通常是以退為主的,也可以叫做以以順避逆,退不是前提,而是為了更好的進。
太極論說:“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入背謂之粘”太極拳用勁的方法,就是走與粘。走是化開對方,粘是制服對方。走和粘相互交替運用,就能使技擊法千變?nèi)f化,太極拳動作處處都是太極圖的形象化,表現(xiàn)為圓形。在圓形范圍內(nèi),包含無數(shù)走與粘的變化,因此,隨機應變?yōu)橹匾Ec對方交手時,要憑高度靈敏的感覺,掌握對方勁路的變化。這些變化的法則不外乎一個“順“字。應付對方的方法,不是柔,便是剛。如雙方都用剛勁相抵抗,這樣就不順。不順便不能走,不能走便談不上“化”,不能化,便不能粘,不能粘,便不能感觸到對方的變動。沒有掌握對方情況,貿(mào)然追擊,如對方招架不住能占上風,招架得住就只能挨打。“走”是柔化之后,掌握了主動權(quán),乘機貼進,控制對方。這兩個方法在應用時,實際上是一個方法的兩個側(cè)面。通俗地講,就是“以退為進”。避開對方實力,追攻對方的空檔。
太極拳技擊的另一特點是動作走弧線,走弧線的道理是便于動作中由柔轉(zhuǎn)剛和由剛轉(zhuǎn)柔。
我們在用勁的時候,前提是剛與柔的交替循環(huán),并且在完成用勁的同時,也要以圓形動作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