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可以鍛煉身體,延年益壽,甚至于可以自我保護,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要注意太極拳內勁與發(fā)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練習太極拳,下面是太極拳教程,一起來看看吧。
太極拳內勁與發(fā)力
一.拳中之內勁,是將人散亂于外之神氣,用拳中之規(guī)矩,手足身體動作,順中用逆,縮回于丹田之內,與丹田元氣相交,自無而有,自微而著,自虛而實,皆是漸漸積蓄而成。
其理無非動中縮勁,使氣合一歸于丹田。以修內勁為宗,不求奇異之形、驚人之式,則修習之法必能簡約。內家明勁、暗勁、化勁隨氣機飽滿卒級而上,由公尺勁,進而為尺勁,再進而為寸勁分勁,周身一氣。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養(yǎng)氣的人擅長豎勁,因為氣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發(fā),可打雙手勁;練氣的人擅長橫勁,內氣出入丹田,貫通手足,丹田勁就是腰力,腰帶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橫就可以輕易破開對方的手,滾動進去力如巨蟒,是因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橫勁的好處是大吃小,因為腰比手粗。
豎勁的好處是意在先,因為能發(fā)豎勁,表示氣已沉至足,槍聲一響就可以蹬地跑出,氣若不沉,還須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橫勁破勢,是得心應手。用豎勁攻敵,是勢如炮竹。而萬一橫勁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轉圈再進橫勁,就又是纏絲勁。
縮谷道使丹田之氣經過聚煉,達到一定能量,通過縮谷道,使氣通過此處,上行于后督脈,過此關以便達到小周天的運行,體內陰陽二氣的和合,產生出內勁,此勁發(fā)放出去,似驚雷,威力無比,卻又不傷肝。提肛幫助腰馬合一,能令全身結構連為一體。同時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馬步時放松,從而使整個身體達到高度警戒和完備的狀態(tài)。
入門以先修外家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勁道之鍛練,有此基礎未來入了內家,先有勁道力氣且外形強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猶有內功一法,在松靜中求養(yǎng),此時周身越自然越好,無拘則自然易入道。
直入內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線成長,其關卡甚多。故古之學武者無論內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藝,幾年后再入內功,內功成熟圓融即是內家,茍有道心再參道門。內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練法才能打人,凡認為不練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內家心法者。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腳,所有活動全由腳底涌泉帶動,全身全部松掉,此時是全身舒服暢快,氣機騰然,做的好時,有時置身空山靈雨,每腳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發(fā)勁全部動力,只在腳底涌泉,走化腰胯帶動,全身放松不施絲毫之力。
應敵時,敵若推之,則把力量導引道腳底涌泉,如泥牛入海,應拳擊腳踢,則迅速欺身向前,如發(fā)箭沖進對方門戶,在對方力量還沒發(fā)出(還在根節(jié))就將對手發(fā)放出去,如果對方能守,只要有任何接觸面,即用此接觸面將對方發(fā)出。
重心完全放在一之腳上,左右旋轉,起落鉆翻,如龍卷風,如水之漩渦,氣沉入腳涌泉,以重心在左腳為例,身體向下向左鉆下,乃接地之力,身體向右向上,乃吞天之氣,此時全身力量只放在一只腳底涌泉,故其酸楚無比,很吃功夫。
由于全身松透至極,故打人發(fā)人,如水如風,無形無象,無有招式,對手在毫無感覺不見招式下,如被風刮起,被水沖走。經內功訓練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規(guī)矩,而重內在氣機鼓蕩的感應。
吸氣入丹田,同時神貫注氣走滿入全身脹如氣球。蓄存氣不出,神感覺全身外面皮膚接觸空間之氣流或溫度。吐氣身體感覺體內萎縮向丹田,而氣體由各毛孔泄出。
空體無氣尚未進氣,要感覺體內有萬千氣流在體內,亂闖鉆探各部位。不要管呼吸,注意力在呼吸上,其式必空,主要是式要整。
拳術驚炸力和穿透力基礎都是整勁,練整勁中長力氣,并非是為了練力氣而去練力氣,為練勁而去練勁,就把勁練拙了,這樣練出來的勁用處不大。練拳拼命的發(fā)勁,練拳太猛力,容易傷害自己身體,只要一動起來渾身都有那個意思,就起到作用了。
剛勁與用拙力求迅猛是兩碼事,練剛勁也要順乎自然,在輕松、和諧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漸去追求上下內外、完整一氣所形成的剛勁。體會把勁含在身上練拳的感覺。
一是運動中的整體力
二是整體爆發(fā)力
即發(fā)力者中心線不位移,而將對方擊倒或擊出丈外。
三是渾圓爆發(fā)力,即含生物電的擊力
這種力在整體爆發(fā)力的基礎上再加上電擊性,專門擊打對方體內深處,包括大腦中樞神經。凡被此力擊打過的人,當即昏懵,如遭電擊,雙頰蒼白,綿軟無力。交手者,絕大多數均一個照面便被擊垮,不能再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