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養(yǎng)生是人們關注的熱點,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太極拳的養(yǎng)生功效被證實,研究發(fā)現,常練太極拳護肝養(yǎng)腎兩不誤。初學太極拳要掌握太極拳的注意事項,下面隨著太極拳教程練習一下吧!
常練太極拳護肝養(yǎng)腎兩不誤
曾經的太極拳常被人們當做老人拳,其實不然,年輕人練太極拳能緩解壓力,另外,無論男女老少,練習太極拳都能達到護肝養(yǎng)腎功效。
大家都見過,經常會看到老年人朋友練習太極拳,太極拳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練習太極拳可以調理氣血,放松身心,提升免疫力,延年益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保健方法。
從而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并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jié)、蓄發(fā)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結合中醫(yī)原理,對人類具有輔助醫(yī)療作用,常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健康水平,保持肝腎。
從中國傳統醫(yī)學角度來說,“上盛下衰”指的是中老年人肝腎兩虧、陰虛陽浮,出現血壓升高、心虛失眠、畏寒怕冷、四肢發(fā)涼、食滯便秘等癥狀?;颊呖瓷先ネ羌t光滿面,并無病容。
然而,由于氣血虛虧,腿腳發(fā)軟,行動不便,走路時間一長,易導致足后跟痛、膝關節(jié)發(fā)硬、腰酸背疼、渾身乏力。中醫(yī)認為,人過四十,肝腎易虧,猶如根枯而葉黃。燒水灌肥應從根本著手,滋肝補腎,乃是養(yǎng)生保健的秘訣。
除了服用一些有滋補作用的食品和藥品外,重要的是加強人體丹田部位和下肢的運動。因為人體丹田與命門之間(即小腹部位),正是人體吸收和氣血循環(huán)運行化為精血的關鍵根本的部位。所以增強小腹、腰、襠部位及下肢運動正是促進人體消化吸收和氣血循環(huán)運行的基本的環(huán)節(jié)。
太極拳的創(chuàng)編目的是為了養(yǎng)生,沒有任何副作用,而且太極拳的養(yǎng)生貢獻正在進一步研究中。
腰脊和腿部增強,自然血脈流暢,精神旺盛,長久不衰,從而消除或避免“上盛下衰”諸癥。太極拳不僅強調肢體放松,而且練拳全過程都要求精神放松,使大腦抑制與興奮結合,而且它還有利于心態(tài)平衡。
太極拳養(yǎng)生理念
一是“發(fā)之于心”
拳由心生,一切動作都源于心,心要“靜”,由“靜”生“動”,是自然的動。心如果不靜,意就不專,亂七八糟,動作效果就打折扣。太極拳是心象的外化,拳法與人的修煉行同提高。練到一定層次,拳如其人,人也從練拳中獲得心性的提高。
二是“達之于神”
練的效果是鼓蕩起神氣,神氣充足,精神一充足,人體就圓活自然了,就像皮球,運轉起來阻力就小。在拳論中說就是“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慮”,內固了精神,才能外示安逸。隨著練拳的深入,精神也愈加飽滿,境界也愈加高遠。
練習太極拳不僅是個健身過程,也是對自己一種提升過程,通過修煉太極拳可以提高自己的認知觀。
三是“行之于意”
意無涯,只有拳意相通,才能做到無障礙穿行在自由空間中,練拳成了一種翱翔。怎么做到流暢地運行?是運意,你感覺不到動作的阻力,用意不用力。
用意導氣,意氣相生,動作相隨,動作是輔助的作用。
四是“想之于念”
念的是什么?是要領,每招每式符合規(guī)律,不能有散漫懈怠。隨時檢查內外要領是否走樣了,隨時調整。不動則已,動即是法。
太極拳對當今世人有很高的養(yǎng)生價值,修煉太極拳可以預防多種疾病,例如心腦血管疾病,心臟毛病等。
太極拳養(yǎng)生法
一、十指梳頭
雙手相貼快速搓擦36次,使手心發(fā)熱,然后以十指尖從前發(fā)際向上梳至百會穴,再下行梳至后頸部,向上梳時吸氣,向下梳時呼氣,連梳36次。有醒腦提神、防神經衰弱及抗腦動脈硬化之功效。
二、掌心擦額
以雙手掌心及掌根向上擦前額部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