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太極拳傳授的三種語言
文字語言
文字語言,是指武當太極的訓練模式可以用文字、圖片、影像等形式去敘述、記錄,形之于有效的媒介表現(xiàn)。
太極拳傳習的入手處即是文字語言,借助于文字語言,習練者可以明“太極”之理,從而有章可循,有據(jù)可查。
廣義地說,真?zhèn)飨聛淼娜V、前輩們的圖片和影像,都是非常寶貴的資料,都可以稱為是文字語言的一部分。
意拳宗師王薌齋先生云:“拳本無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萬法不容。”是說學拳在學成之后要棄法而靈活運用,但在學習時是一定要方法的。
在學習階段,前賢們的論述,對后學者有很好的啟迪作用。文字語言就如同教科書一樣,可以幫助習練者建立起直觀的印象,使其不再迷茫。
但修煉太極拳更要以身學拳,不能只求心懂,所以任何文字語言都只能作為輔助工具使用,不可僅僅局限于此,成為空談家,這一點習練者不可不察。
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指老師把動作做出來,讓學生去體會。太極拳傳授時使用肢體語言,能夠使學生對古法太極明其意。
通過走架,弄清每一拳每一勢的“法”和“術”,才能越練越精。
肢體語言屬于“身傳”的范疇。有種說法是:“寧傳十口,不傳一手;寧傳十手,不傳半摸。”
很多時候,外形動作相似,但做這些動作時身體肌肉的勁力轉換、氣血的鼓蕩,等等,都掩藏在衣服之下,從外表上是看不出來的。
老師打出一式,到底用什么樣的勁,打在身上有什么感覺,單靠看是看不出來的,更是語言難以描述的。
師父就如同大廚,做一桌子菜,弟子看到菜的外形只在其次,吃到嘴里,嘗到味道,才能洞悉其個中滋味,也才有可能做出相同的菜肴來。
心靈語言
心靈語言,是指習練者在功夫已經上身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個人特色。
武當太極拳屬于道家功夫,在傳授中也有顯著的道家特色,即“不惟傳法,更重心傳”。
心靈語言屬于“心傳”的范疇,這是傳統(tǒng)武當太極拳有別于流俗太極拳之所在。
過去的兵荒馬亂時期,道家中人也常陷入顛沛流離的環(huán)境中,這一時期,很難有足夠長的時間來傳授或者學習太極拳,但道家文化的生命力又極其頑強,歷經了那么多苦難仍然傳承了下來,這就是因為他們有獨到的傳法法門。
初級階段的學習,主要靠習練者自己練習;中級階段的功夫,學生要在老師的幫助指導下修煉;到了高級階段,則是老師直接傳授了。
武當太極拳的修煉從有形有相進入無形無相,以有感立應、本能反應為根本,在不同時期,要領亦有所不同,到了高級階段,歸于自然而然,脫乎規(guī)矩又合乎規(guī)矩,其中玄妙難以盡言。
當然,心靈語言也是因人而授,習練者本身的功底必須足夠,另外,還要跟老師之間有足夠的心心相映的感應力,才能夠進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