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的五種松腰功法
太極拳的腰為一身之主宰,松腰后足穩(wěn)手靈、身強勢壯。腰是承上啟下的中樞,當虛實、左右、上下、前后將變化未變化前的一切決定因素,皆由腰的運動密切相關(guān)。
如果腰松不開,堵塞上下協(xié)調(diào),肩、肘、胯、膝、腳關(guān)節(jié)的僵力就會化不掉。虛領(lǐng)頂勁、沉肩塌胯、尾閭下垂與松腰密切相關(guān),能使腰部松沉直豎、柔化彈發(fā),發(fā)揮主帥作用。
胯為腰根,先松胯才能松腰。腰胯合一的松開才能有效的帶動四肢。從上面那個有趣的故事知道,松腰是需要練習功法的。
楊氏太極拳門內(nèi)在初級階段的松腰功課有松腰下墜功法、松腰出腳功法、松腰沉提功法、松腰豎直功法、松腰蹲起功法等等。
一、松腰下墜功法
著重練松腰椎、尾閭、臀部的骨肉,腰椎、尾閭、臀部節(jié)節(jié)貫穿的松開之后,上身放松的大部分重量,通過骨盆的左右股骨尖沉淀淀的壓在凳子上面。
對此也有左虛右實(左骨尖較輕、右骨尖較重的壓在凳子上)和右虛左實(右骨尖較輕、左骨尖較重的壓在凳子上)的練法。
拳式中弓步、馬步、開立步等步型都要松腰塌胯之勢,練習時先松腰后塌胯。如有松腰下墜的坐凳之勢,就會有較為到位的松腰塌胯和尾閭下墜。
尾閭下墜是比松腰塌胯更深層次的練法。尾閭穴位于腰尾骨端與肛門之間,所在部位恰人體的上下的中點。
練習時自然放松的尾椎在松腰塌胯的狀態(tài)使尾椎根部向下卷沉,向前托起小腹的丹田。這樣就使尾閭中正的往下垂、向前扣,要恰到好處才行,不要下垂過多,也不要前扣過多。
二、松腰出腳功法
著重練習以腰帶動虛腳邁出去,實腿膝部只許微少的彎曲,吃勁點在膝蓋后面,這樣膝蓋受力較小。
虛腿的腰椎以下部位往前面斜下方向松出去,輕輕的腳跟落地;接著放松踝關(guān)節(jié),腳掌、腳掌相應(yīng)貼地。同時胸椎、頸椎以上部位往上松。是上下對拉松開之勢。
三、松腰沉提功法
著重練整桿腰上下對拉拔長的松開。立身中正的自然站立,兩腳相距一拳之寬,實腿這邊身虛領(lǐng)頂勁、松腰塌胯,垂臀,尾閭下墜,松膝,松踝關(guān)節(jié)的沉到腳跟,髖骨、股骨、脛骨與腳跟貫通似打樁的立于地下。
實腿松沉的同時帶動虛腿腳跟、腳掌提起離地,尾閭借助沉到實腳底的地面反座彈力,使骶骨、尾骨向前翹,通過股骨的杠桿發(fā)力撬動虛腿之膝弓出去。
實腿下沉一點,虛腿相應(yīng)上提一點,虛腿之膝相應(yīng)弓出一點。后實腿的胯托住前虛腿的胯,骶椎呈后凸弓狀。
腰脊、胸部在頭部、頸部的引領(lǐng)往前松,托胯時腰椎和腰脊呈彎弓的形狀。松沉時實腿膝部有彈性的微曲,不能有懈跪的膝部彎曲。
四、松腰豎直功法
人體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四段,頸椎和腰椎段向前突出,胸椎、骶椎向后突出,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較像英文的“S”字母。
太極拳的松腰部位是指胸椎、腰椎和骶椎(尾閭骨),松腰豎直功的練習就是把后突的胸椎向前松開豎直,把前突的腰椎往后松開豎直,把尾閭骶椎松開下垂向前收。
脊柱的下端呈沉勁,脊柱的上端呈頂勁,下沉上頂對拔松開。松腰豎直練到位了,自然會有沉肩塌胯和虛領(lǐng)頂勁。
五、松腰蹲起功法
先松胯、接著松腰、再松膝部的身體蹲下。撐起站立也是先松胯、接著松腰、再松膝部,同時放松脖子往上伸。
吃勁點在腳底和膝蓋后面,松開胯根(腹股溝)配合撐起的作用也較大。蹲下和撐起都要松腰豎直,不能翹臀,也不能挺腰。松腰蹲起功是腰、胯、樁合一的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