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是眾多拳派中具有特色的流派,其在武術歷史中也有有悠久的歷史。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其在養(yǎng)生上有很大的貢獻。因此,洪傳陳式太極拳也是我們作為新時代年輕人必須要完成的工作。
目錄
洪傳陳式太極拳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人都重視起養(yǎng)生,太極拳的養(yǎng)生特點深受大家的喜愛,洪傳陳式太極拳也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歷程
幼年時隨其父寓居京城,因體弱于1930年拜陳式太極拳第十七代宗師陳發(fā)科為師,學習陳式太極拳,言傳身教得之于師,潛揣默識求諸于己;十五年不輟所學,深得陳發(fā)科真?zhèn)鳌?/p>
后困于家計,于1944年離京,輾轉赴濟南投親謀生。1956年再度赴京,拜晤其師陳發(fā)科,以求拳法之精與拳理之密,更得陳發(fā)科晚年之技擊精粹。
陳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門派成立早的門派,其獨特的風格特點,對后人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征得陳發(fā)科同意,遂將師授之技法融于套路之中(此套路后稱為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或洪傳陳氏太極拳), 為后來學者開辟了一條掌握陳式技擊奧妙的捷徑。
洪傳陳式太極拳小架的八個特點
《拳經》云:“若要拳練好,除非圈練小。”即由大圈練至小圈,由小圈練至無圈,方臻神品。
陳式小架太極拳特點概述,古樸無華,小巧緊湊;身法中正,步法輕盈;以意領氣,以氣摧勁;靜則百骸皆靜,動則周身全動。以內勁為統(tǒng)領,以蠶絲勁為核心,動作剛柔相濟,開合相寓;以腰為軸,節(jié)節(jié)貫穿,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若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洪傳陳式太極拳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學好洪傳陳式太極拳對我們的身心都有很大的變化。
1、身法
“身忌上躥胡亂擺,寧低不高行平線”。行拳走架身體不可忽上忽下,左右亂擺;意向下沉,重心放低,重心基本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個別動作如擺腳下岔、金雞獨立、鋪地龍等除外)。
2、手法
陳式太極拳是我國太極拳成立早的門派,其獨特的拳術風格是中華武術的杰作。
“雙手相合勿翻動,微貫一氣指肚間;上行不過眉,下行似松開;內轉拇指界中線,外運勿探、沉肘尖;莫貪莫夾、束肋毛膚相挨”。兩手向合,四六陰陽;瓦隆掌,大、小指向合,意貫母、食、中指。
手的運動范圍以身體中線為界,左、右手各管半邊,向上行不超過眉毛,向下行意想松開;出手勿貪,回手勿夾,留有余地,中規(guī)中矩。
3、步法
“腳踏忌八、丁,切記合足尖;內腳掌踏地偏重,大二趾領先;以腳跟轉換,步大一腿長,步小一豎腳”。基于開胯圓襠的需要,要求兩腳基本保持平行,忌八字腳、丁字腳(造成兩胯根不成窩狀,襠部失去弧形,成“人”字襠即尖襠,不能實現圓襠)。
從胯向下內纏,落在腳掌內側大、二足指上。出步適中,不能大。大步不能超過一腿長,小步不能小于一豎腳。
4、“寧進不退,下在上先”
重心寧進不退;轉換下在上先。
5、眼法
“神送前手頭忌晃動”。神意在前手,但目光并非死死盯住前手,頭也不能隨手晃動。
6、勁法
“襠貴開圓,莫扭莫涮”。臀部放松,向兩側外泛,使胯從兩側向前、內裹,胯根里掖,形成后開前合,實現圓襠;襠為腰腿之樞紐,在運動旋轉中,是由趾而脛而股而會陰。
由身(命門)而肩而肱而橈骨、尺骨直纏至指梢的“纏絲勁”,也叫“螺旋勁”;陰陽轉換時,胯走后、下弧;胯似托盤,切記不能扭、不能涮;兩胯走“∞”勁不斷,背絲扣型循環(huán)纏;勁需走滿,無過無不及。
7、立圓多、平圓少
劃圈走立圓是為了在松沉圓轉的條件下,實現力從腳起,自下而上的傳遞。另外,走立圓也容易保持身體的穩(wěn)定。所以小架走圓多為立圓,或有小角度的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