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項拳腳功夫,練習太極拳要訓練出扎實的腿腳力量。太極樁功是練腳力的主要方式,太極拳的運動特點圓活輕靈,需要在腳根沉穩(wěn)的基礎上實現(xiàn),下面隨著太極拳,了解打拳時如何做到腳下生根。
打拳時如何做到腳下生根
太極拳屬于傳統(tǒng)武術中的內(nèi)家拳,太極拳走的是沉穩(wěn)路線,需要做到腳下生根,如何生根呢?
弄懂太極拳運勁的路線
《拳論》講:“力發(fā)之于足,行之于腳,主宰于腰,形于手指。”這就說明勁力之源在腳,運勁的樞紐在腰。具體來說就是。
1、在腳
是說腳首先要踩地落實,才可以生勁,腳下開始起動。
太極腳的沉穩(wěn)影響動作的實戰(zhàn),周身穩(wěn)定可提高太極拳境界,并能使動作更連貫。
2、發(fā)于腿
即是勁力主于腿部,因為腿部的肌肉在全身是發(fā)達的。
3、主宰于腰
是說腰部為周身的樞紐,是勁力的虛實轉(zhuǎn)換,勁力變化的樞紐。打拳時,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即不論大小動作,都以腰部帶動。
4、形于手指
勁力后傳到并表現(xiàn)于手部。
行拳時的要點
平時練拳架、練推手,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腳跟的穩(wěn)固性,方向(不同拳勢、不同動作中腳落得方位)、角度,重心變換以及轉(zhuǎn)動時的軸心(是以腳跟為軸,還是以腳掌為軸),都要清清楚楚,以維護自己的動態(tài)平衡與穩(wěn)固。
太極腳的角度問題值得習拳者深思,解決太極腳角度問題,可以使身體更穩(wěn)定。
技擊時的要點
一旦與人交手,不論用哪種發(fā)放方法,都要著眼于根節(jié),要注意對方的腳,千方百計破壞他的根節(jié),千方百計力求自己的中正穩(wěn)定。
總之,我們平時打拳、推手,就要時刻注意培根、正根、固根的鍛煉,從而達到根深蒂固,這樣才能應敵自如,這是初學者所必須注意的。太極拳從腳下練起是一項大工程,能夠達到從腳下練起,也就算開始進入了太極大門。
太極拳的腳下功夫相當重要,練習的過程,就像大樹往地下深深扎根的過程,日久天長,太極拳的腳下功夫自然上身,樁功很堅固,撼之不動。
太極拳腳的角度問題
站三體式的關鍵不是每次可以站多長時間,而是要看自己是否完全按照拳中的要求去站的,是否做到了里三合,外三合,氣血是否通暢,氣息是否順暢等等。
練習太極拳講究的也是正確的姿勢,不然花費再長時間也是沒有用的。
后腳角度的問題,為了不至誤導愛好者,談一點我的看法。
三體式是形意拳的基礎,孫氏拳的三體式更是不離中和二字,孫祿堂老先生倡導單重的練法是有其科學的道理的,后腳45度是一種佳 的單重的練法,孫祿堂老先生曾講過:(詳見拳意述真述郭云深先生言第二則)。
超過45度至80度時角度越大前手與前胯的頂勁也越大,這就是有人認為的角度大一點全身勁力比較完整,但此時恰恰出現(xiàn)了一個致命的問題,《雙重》!!!失去了中和,使練習者不自覺的一步步走入雙重的誤區(qū),這時有一個現(xiàn)象可以證明;有人前五年練拳進步很快,后五年不但不進步反而退步了,越練越俗,后不練了或另投他師。
在按照一定練習的規(guī)矩的前提下,努力去練。
希望所有練習孫氏拳的愛好者,一是按規(guī)矩,二是下功夫苦練,認真體會。只有你功夫練到了才有發(fā)言權,功夫練不到身上就不會有真正的體會。紙上談兵一定談不出真體會,功夫永遠談不到自己身上。
廣大孫氏拳愛好者不要對孫老先生留下的東西產(chǎn)生任何懷疑,那是孫老先生畢生心血和汗水的結(jié)晶,大家下苦功去練吧!到一定程度自然就知道為什么要45度了,大于或小于45度都不會得到孫家拳的真髓——中和!
練孫家拳的的朋友都知道;孫家拳的特點之一是要在自然中求中和,孫祿堂老先生教我老師時要求我的老師站三體式后腳要45度,我老師要求我站三體式45度,我要求我的學生也是4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