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中,我們需要重視“中”和“重”的特點和運用,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這兩個字的運用,希望對大家學習太極拳能有所幫助,并且在今后的時間里需要大家多加練習,相信以后大家一定會練好太極拳的。
中與重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個字是什么意思,然后才能做進一步的了解。
“中”是指練太極拳時的身法要立身中正。“重”是太極拳動作的重心轉(zhuǎn)移應穩(wěn)重、厚重、持重,避免雙重。
人體在靜止狀態(tài)站立做到“無前,無后,無左,無右(無極狀態(tài))”時,就達到了“不偏不倚”,假如前方有了“重”的感覺,這就說明身體前“傾”了,反之則是后“仰”了,假如左側(cè)有了“重”旳感覺,那就是左“偏”了,反之則是右“倚”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握好這個度,這樣我們才能學的有效果。
而這種“不偏不倚”做到了,就達到了“無過不及”的標準,將“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標準做到了,就自然達到了“立身中正”。將這種“立身中正”做到“放松,自然”,就達到了“中正安舒”的太極拳極致標準。
《太極拳論》說:“立如平準。”陳鑫也說:“拳者,權(quán)也。”平準就是我們常說的秤,權(quán)就是秤砣。陳式太極拳等于同時用了兩套秤。手等于普通秤上的砣,它的作用是撥轉(zhuǎn)對方加在我方某個肢體方面的力量,能夠引進而落空。
膝則等于天平點上的砝碼,對方來力在我左肢,我方以左膝上提以引化來力,同時我右膝下沉以加強身體的穩(wěn)度。這種動作同于杠桿原理。
可見,學習太極拳和物理是有相當?shù)穆?lián)系的,我們平時需多加強理論學習。
勁上領(lǐng)就是支點,對方來力就是重點,我方的手和膝就是力點。不過它和我們?nèi)粘S贸臃Q物的目的不同。稱物時要求力點和重點平衡。
在拳法上,則是對方力大則減少力點使它落空,對方力小,則加強力點使之反轉(zhuǎn)回去,但都必須配合自轉(zhuǎn)的順逆纏法,適當?shù)貪L動摩擦,才能發(fā)揮借勁與截勁的作用。
太極拳的重應穩(wěn)重、厚重、持重而勿雙重
穩(wěn)重是指太極拳的動作穩(wěn)而不迫,重似山巒;穩(wěn)重能固本壯根,必無輕佻、輕浮之病。
厚重是指太極拳的動作重而不滯,輕而不浮。厚重則能從容沉靜,必無輕躁、輕薄之慮。“一舉動,周身俱要輕靈,尤須貫串。”
持重是指太極拳的動作靈活輕快,無輕率妄動之舉。能持重,則能動而有定。能持重,則能做到“形如搏兔之鵠,神似捕鼠之貓。靜如山巒,動如江河”。
雙重是指身體一側(cè)手足上下同實。造成雙重,必然導致手法引化遲慢,步法轉(zhuǎn)換失靈,招法難以施展。欲做到不犯雙重,不丟不頂,全在周身上下相隨的螺旋運動,變化的方向、時間恰到好處,無過不及。手實足虛,也就是彼剛我柔,避免雙重。但我手的實是對方加在我方的勁,我以自轉(zhuǎn)引化,仍然是虛中的實,而以柔對剛。
如何用身法“轉(zhuǎn)換”重心,而保持身體的中心“不偏不倚”呢
試試看:在邁右腿時,身法左轉(zhuǎn),松沉折疊左襠(使左大腿根內(nèi)側(cè)跟小腹左側(cè)夾緊)塌穩(wěn)左腿站立,這時身體的“重心”在其“中心”不左移左偏的狀態(tài)下,就可自然地被“轉(zhuǎn)換”到左腿,而右腿就可“前進”或“后退”自如了。
在邁左腿時,身法右轉(zhuǎn),松沉折疊右襠(使右大腿根內(nèi)側(cè)跟小腹右側(cè)夾緊)塌穩(wěn)右腿站立,這時身體的“重心”在其“中心”不右移右偏的狀態(tài)下,就可自然地被“轉(zhuǎn)換”到右腿,而左腿就可“前進”或“后退”自如了。
我們再來看“板車”(地排車)在載物行進中,遇到上坡或下坡路時,其“重心”是怎樣調(diào)諧(轉(zhuǎn)換)的?
“板車”(地排車)在載物時,人們是將所載物品均勻地裝載在車板或車箱中,必然還會試試“前沉”和“后沉”。前沉時(前部雙重時),就往車板(箱)后部多裝點;后沉時(后部雙重時),就往車板(箱)前部多裝點,直到找到(隨遇平衡)不前沉也不后沉(中正時)的感覺時止。
在行進中遇到上坡路時,就很自然地將車把往下壓,將板車(地排車)的“重心”通過車軸轉(zhuǎn)換到車前部;遇到下坡路時,就很自然地將車把往上抬,將板車(地排車)的“重心”通過車軸轉(zhuǎn)換到車后部,而車和貨物的“中心”始終保持在中間(車軸)部位。
絕不會中途遇到上坡路時,就將貨物往車前部搬;遇到下坡路時,就將貨物往車后部搬;更不會以移動車軸來調(diào)諧其“重心”以保持“中心”的穩(wěn)定。
總之,穩(wěn)重則根固葉盛;厚重則沉而不浮; 持重則靈變有定;雙重則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