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功是太極拳中修煉內(nèi)勁或修煉松功重要的一個步驟,同樣也是太極拳練習內(nèi)功的基本要求。對此,太極拳界很多人在理論與實踐中,存在著很多的錯誤認地方。從古代到現(xiàn)在都沒能有一本關(guān)于太極拳的書能夠解釋清楚地,所以在實踐中能練出成果的就更少了。
生活中不少太極拳的愛好者,還有甚至太極拳資深的研究者都對于在“松功”面前產(chǎn)生困惑。
太極拳作為區(qū)別于外家拳種的內(nèi)功太極拳,它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玫寶。不僅因為它與幾千年的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相聯(lián)系。還在于它的獨特的訓練方式及其所產(chǎn)生的超乎尋常的能量或稱功力,即“四兩撥千斤”的神功而譽滿宇宙。所以人們才送給它—國粹、瑰寶、奇葩之稱。
一、修煉“松功”的意義
松對于練好太極拳意義非常重大
第一,太極拳中的松軟乃是精華中的精華,只用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松軟,才能在接下來的修煉中得到進步,否則止步不前。先松軟然后才能堅剛。
其次,松是練習內(nèi)功太極拳的基本要求,“一舉手、一投足,稍一用力即落旁門。”可見,“一分松、一分功,松到一無所有的真功。”
再次,松是練習內(nèi)氣的基礎。不能徹底放松,內(nèi)氣在體內(nèi)永遠也形成不了,真正松透確實不易,全身入松非下一定功夫不可。一心想松,久之身勢自能放松,動以心氣為主,四肢跟隨自然會整,呼吸純?nèi)巫匀?,?nèi)外自能合一,拳意才自能上手。
總之,太極拳練到老,不外一個松字,如有一點不松,不節(jié)不松,到老仍是不通。
二、在修煉“太極松功”中應注意的幾個錯誤認識或誤區(qū)
我們在拳譜中得知,練習拳的時候不應該帶來拳中的差異和誤區(qū),想知道原因,并不是很簡單,是各方面造成的。
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由于《拳譜》中對“太極松功”沒有專門論述,雖然有“專氣致柔”,“稍一用力即落傍門”、“觀耄耄能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但終沒有明白的提出大松大軟,松凈松透的要求。尤其有的“宗師”們,在解釋“古拳譜”時,再加進了自己的體會,把不用力,解釋為“不用多余的力”,還是用力;或提“松緊適度”之說,還是有“緊”;或倡導“快慢相間”,還是有“快”,諸如此類,不能不說,在拳理拳法上就有誤導。
第二、不得名師指導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解決以后由于政府對太極拳宣傳和推廣上的重視,出現(xiàn)了太極拳熱,特別是***同志題詞“太極拳好!”以來,推動了太極拳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發(fā)展。因而相形之下,能真正傳播太極拳的大師較少,尤其在全國各城鎮(zhèn)中的晨練活動中,更是缺乏名師指導。故而,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外行”教導“外行”現(xiàn)象,形成晨練點中的太極操活動。
第三、在太極拳的推廣上,由于重視外形上的審美、劃一、規(guī)范的要求(主要是新改編的各氏拳種比賽套路),無論是編導的理論闡釋,還是在訓練和評判詞上的規(guī)章,忽視了太極拳本質(zhì)要求—松、軟、柔、韌。突出了踢得高,拍得響,下勢深……等外在動作。給教拳和學拳的人造成誤導,以為這就是太極拳。
第四、真正體現(xiàn)太極拳內(nèi)功的太極推手比賽,基本上處于誤區(qū),從有始以來的推手、散手比賽活動,主要表現(xiàn)為較力,拼體力的“傍門”、“左道”,當然也就不可能給太極拳的群眾活動,提供榜樣、典范。相反,則是誤導。
第五、由于極少數(shù)的名家,大師本身就是一身硬勁,甚至公開地向“大松大軟”挑戰(zhàn),在《武當》、《武魂》等武術(shù)刊物上,有的把“松柔”與“疲塌”混為一談,找不到真正的“太極松功”的影子。尤其是從學過外家拳過來的一些“拳師”,在心里上就“不服”太極拳的“松軟”功夫。用外家拳的理念,改造太極拳。
當然,這些不是僅有的幾條,除了這些還有,如身體的強壯,自身內(nèi)心的躁動,好戰(zhàn)心比較強等等,這些都是造成僵硬勁的原因之一。只有我們排出了這些自身的因素和外界的因素達到身心合一,深入學習才能更好的去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