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太極劍法的三階段
學習太極劍,要學識劍法,分清每一招式的動作目的、方向和運動過程。要分清劍法要求,如劈劍不可做成點劍的形狀,平刺劍不可做成平托捧劍。
劍的運動過程在任何地方都必須有法度,不可隨便揮舞。
所以在學習時要嚴格要求,練習時應認真摸索,力求劍的運動恰到好處,式式相連,又有明顯的招式走勢。
學習太極劍要注重身法。太極劍運動也是主宰于腰,身劍要合一。劍體運行時經(jīng)常近身而走勢,不要離身體太遠。
如“獨立掄劈”式的行劍過程,向后劃弧掄劍時要靠近身邊,劍的運行上舉,不可在自己頭頂盤繞。
劍法不容許有刀法的“纏頭”動作。要注意太極劍明顯的柔韌性和游走性,練起來要輕松靈活,處處弧行。
如做左右“弓步平帶”式的動作,劍的運行路線就要走得迂回圓滑,劍刃的作用要表現(xiàn)出來。
學習太極劍還要注重劍的精神和氣勢。
氣勢在于劍法運用的準確性、身劍合一性、步法靈活性之外,眼神的配合非常重要,要做到神劍合一。
又如“獨立掄劈”式,向后開始掄劍時,頭要向后轉,眼看劍動;舉臂下劈時頭即轉向前,眼看下劈的目標方向。
總之,學習太極劍的過程,與學習太極拳大抵相同。
第一階段是學架子階段,要注意把招式學得準確,并將套路畫下來。
第二階段要學習運動的連貫、均勻、柔和以及了解劍法的目的。
第三階段要學習身劍合一、神劍合一。有了太極拳的功底基礎,學習太極劍也就不難了,只要在練習時保持人劍合一,全神貫注,必會達到一定境地。
一句話學太極拳
“如果把太極拳當作克敵制勝的方法,那是武夫拳;如果把太極拳當作強身健體的方法,那是病夫拳。兩者都僅取一隅,未得太極拳大用,可惜糟踏了太極拳。”
如果把太極拳當作概念游戲理論推導的方法,那是迂夫拳,也是糟蹋了太極拳。
注釋
此句出處不詳,但我認為是學習太極拳者首先需要解決的認識上的誤區(qū),故列為首句。
把太極拳的本質屬性理解為“武夫拳”或“病夫拳”是當今通病,是學好純正太極拳的大障礙。
如果把太極拳理解為武夫拳,就有可能從其它武術運動方式中借鑒技巧和方法,就不能理解太極拳是“獨一無二”的運動(金庸語),也就會落入“雜而不純”的雜拳(李雅軒語)。
如果理解為“病夫拳”,那就無法領略太極拳博大精深的內涵。只有超越了這兩個認識誤區(qū),才不會糟蹋了太極拳,也才不枉學了太極拳。
另外,太極拳的理論趣味吸引了許多文人加入,這一方面提升和豐富了太極拳的理論,但另一方面,又帶來文人的通病——理論不聯(lián)系實際。
文人們可以把太極拳的文字游戲玩弄到極致,從概念到概念,越說越玄虛,結果“一朝交手,空洞無物”(楊澄甫語),我稱之為“迂夫拳”。
這種迂腐之拳,應該解決知行合一的問題。要知道太極拳是實踐功夫,它是需要用武術實踐來檢驗的。
僅憑現(xiàn)有體會去揣摩太極拳理論,必有隔閡,所謂功夫不到,終屬虛妄。
再重復一遍:不能把太極拳理解為武夫拳、病夫拳和迂夫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