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學習的松意功三種境界
松
平心靜氣,體松才能輕靈,氣才能沉入丹田,丹田之氣養(yǎng)五臟,外壯筋骨,疏通經(jīng)絡,能增強周身生命力。
太極陰陽出明理,不偏不依守正中,悟透松緊功始成,松緊本是一根繩,松緊緊松剛柔用。
骨撐筋伸肉要松,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捧勁不離貫始終,勿求勿追悟中行,心松形松神亦松。
意
用意不用力,太極拳不用拙力,用活力,意到力到,運用自如,全身松開,不使分毫拙力。
意到氣到,帶動于筋骨血脈之間,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經(jīng)絡,久練內(nèi)勁即可產(chǎn)生。
使整套動作“獨具靜態(tài)、連綿不斷、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其次,是提高階段。在這個階段,應該努力爭取身心同練,對自己太極拳技藝提高很重要,這個階段要注重“練功強身”。
功
“功”是武術的靈魂,“功”為本,俗話說得好:練拳不練功,到頭一場空,練吳式太極拳也是如此,首先要練功。
什么是“功”?本人理解的“功”:就是人的素質。
所謂功夫一上身,身體素質就有了提高。衡量身體素質的指標如:力量、耐力、速度、穩(wěn)定性、靈活性、柔韌性、協(xié)調性、爆發(fā)力等。
這些指標提高了,就標志身體素質提高了,也就有了“功”了。指標提高越大,功夫越深,體質越好。
怎樣才能有“功”呢?主要靠一個“練”字。而要練就離不開一個苦字,必須天天練,貴在堅持。
不僅要修煉身體,而且精、意、氣、力都要綜合鍛煉。在每次的行拳走架時,將氣聚于丹田,練功日久就遍體輕靈。
而且要動靜結合,心動為練,心靜為養(yǎng),練武以靜功為養(yǎng),以動功為練。
隨著練功的深刻要求,形體和精力嚴密聯(lián)合,使大自然的混元之氣,逐步從體表向體內(nèi)深層浸透,加強了對身體充養(yǎng)的深度,把皮肉筋脈骨都練通。
氣透入肌肉、骨骼、軀體,素質得以增強,身體日趨強壯,激起自身潛能,功夫會逐漸進步。
經(jīng)過練功中丹田的呼吸開合帶動全身開合的鍛煉,吐出臟腑中的濁氣,歸入天地清氣。
而且血管會增粗,毛細血管會增多,由于氣為血之帥,氣行血行,能進一步推進氣血在全身的運轉,使肌肉不斷的處于微動的收縮之中。
這對于肌纖維變粗有力、肌肉蛋白質及糖元儲備量大有益處,對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改善心血管功能。
使心肌纖維變得粗壯有力,心博量增加,膽固醇含量下降,高密度脂蛋白量提高,從而改善心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