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練習太極拳的行列。和式太極拳是眾多太極拳流派中,有很多人喜歡的一派。如果你想要練好和式太極拳,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的,練習和式太極拳的三大階段。如果練好和式太極拳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練好和式太極拳的三大階段
一、打基礎
在一開始學習和式太極拳的時候,大家都會有很多的困惑。
其實,并不是大家笨,而是因為和式太極拳內功心法的術語及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對于人們已建立的知識參照系來說,是一個全新的理念和體驗——也可能這方面本身就是一張白紙,連個參照物都沒有。
但是,這是培養(yǎng)、激發(fā)內功的重要途徑,這個途徑必須從一開始就樹立起來,否則光顧得盡快學會動作,然后去追求動作的規(guī)范與否,就會與秘傳內功和式太極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來越遠。
如果你天天只是在耍招式,那么你只是相當于在做廣播體操,沒有辦法領悟和式太極拳的真意。
所以,學和式太極拳的第一階段,關鍵的關鍵就是解決如何學拳,如何練拳的問題。
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學會動作要領,粗通神意氣的內涵,并能一點點融進行拳走架的過程中。
二、內外相合
學者南懷瑾在《易經雜說》一書中指出:“中國道家講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須打通任督二脈。
如何才能打通我們身體的任督二脈呢?
所謂任督二脈打通,就要‘黃中通理’,這個‘黃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體的是人的內部腸胃一切都好,黃就是中央的顏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國醫(yī)學上的‘腠理’,就是皮膚毛孔。
工夫做到了,修養(yǎng)夠了的人,內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個毛孔都通了,這個時候所謂天人合一的境界到達身體來了,面上都有光彩。
這時真美,充滿了四肢,都全身暢通了,那么,‘內圣外王’,內在有了這樣高的修養(yǎng),如果有機會發(fā)到外面,發(fā)于事業(yè),就內外合一、天人合一,美麗極了。”
這段話所說的內涵,可以通過和式太極拳的修煉來實現。如何實現,關鍵就是要做到內外相合。
內外相合是指自身與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貫通。
內外并非指身體之內部與肌膚之表層在人體構造層面的劃分,而是練拳者由神意氣形所構成的功夫,在與外界大自然之氣的交流、融合、混化、貫通的過程中不斷地吐故納新、充盈壯大。
修煉內外相合暢達的途徑就是三道氣圈。
三道氣圈由身中發(fā)出,彌散在肩、腰、胯的外圍,其中以腰氣圈為主,上支配肩氣圈,下支配胯氣圈,由此形成一個內氣與外氣合和充盈的整體,從而形成 “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這個境界養(yǎng)生益壽的效果突出,補充體內精力的效益明顯。
三、上下相隨
一般來說,三道氣圈有了基礎后,在行拳走架的過程中就要多體會上下相隨了。
關于上下相隨,楊式和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先生曾說過:“上下相隨者,即和式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fā)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
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下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這是有關上下相隨重要性的論述,這是拳理。但是,上下相隨,不僅僅是“上面的手如何動,下肢的足也如何動。”
在內功和式太極拳秘傳的方法中,還有特殊的練法,那就是三道氣圈平行散出之后,肩氣圈主引領兩臂的運行;胯氣圈主引領兩腿的起落與移動;腰氣圈是肩、胯氣圈的主導與媒介。
此外,為了避免在行拳走架過程心意和軀體散亂,從而使平行的三道氣圈能協調一致地運行,一定要在三道氣圈的中心垂直降下一條身中垂直線(想象的思維線)。
這時,身形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動,全憑這條身中垂直線的引領與操縱,由此就可求達在內外相合的基礎上做到上下相隨。
修煉丹道之功或藏密之法有修中脈之說,其實,在和式太極拳修煉的過程中也有與此說法相類似的身中垂直線修煉的內容。在上下相隨的進展階梯階段,此是一個長期修煉的過程。
衡量身中垂直線的修養(yǎng)水平標準有三:第一,垂直線軟而活,自然而靈動;第二,把身中垂直線與鐘錘融為一體,可上提下落自由旋轉;第三,讓身中垂直線粗而且膨脹力強,任何外界的干擾都不能使之混亂。
以上三個標志不是傳授出來招式方法,而是內功修為的自然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