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發(fā)展如何
歷代名師
自陳王廷在16世紀創(chuàng)造一至五路太極拳、一路炮捶后,又創(chuàng)造了
陳小旺大師功夫驚人刀、槍、劍、锏等器械套路。
刺槍術和八桿四桿術對練套路中運用太極拳術的纏絲勁,開辟了長兵器陰陽變換、剛?cè)嵯酀南群印?/p>
太極雙人推手的創(chuàng)建,成為一種綜合性的技擊實踐方法,既不會傷人,又可實際檢驗武功。
分門別類的太極拳自成體系后,陳家溝太極拳之風頓開,當?shù)馗柚{:"喝喝陳溝水,都會蹺蹺腿","會不會,金剛大搗碓"。尚武之風甚盛。
陳氏十四世陳長興(1771-1853),字云亭,著《太極拳十大要論》、《太極拳用武要言》、《太極拳戰(zhàn)斗篇》等。
他打破門規(guī)局限,將陳家溝的獨得之秘--太極拳傳于河北永年縣的楊???露禪),在太極拳史上開始了第一次大發(fā)展大普及時期。
陳氏太極拳二十世正宗傳人張華慶陳氏第十四世陳有本(1780-1858),字道生,受業(yè)其父,太極拳爐火純青,當時精于太極拳者多出其門,的有陳仲甡、陳季甡、陳清萍、陳耕耘等。
他除完整保留并傳下了祖?zhèn)魅芡?后人稱小架或小圈),且不受其限,多有創(chuàng)新。
他在教授族侄陳耕耘時(因其父陳長興常年在外保鏢,而求教于陳有本),為使耕耘早日功夫上身,將架型予以放大,突出爆發(fā)力,創(chuàng)出了獨具特色的大架拳法(后人也稱為大圈)。
大架拳法后由陳耕耘一支傳下,傳到十七世陳發(fā)科廣授門徒,使大架拳法得以光大海內(nèi)。
陳發(fā)科嫡孫陳照旭之子陳小星大師陳氏第十六世陳鑫(1849-1929),字品三,具文采。他感到陳氏太極拳雖經(jīng)歷代口傳親授,然文字著作較少,不利廣泛傳播。
為闡發(fā)祖?zhèn)魈珮O拳學說,閉門著述,費時十二年,完成《陳氏太極拳圖畫講義》四卷、《陳氏太極拳易象數(shù)》六卷,全面整理陳氏世代積累的練拳經(jīng)驗。
著述以易理說拳理,引證陰陽、經(jīng)絡學說,以纏絲勁為核心,以內(nèi)氣為統(tǒng)帥,為陳氏太極拳理論寶庫中一座引人矚目的豐碑。
他還著有《陳氏家乘》、《三三六拳譜》等拳術著作。
陳氏第十七世陳發(fā)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對發(fā)展和傳播陳氏太極拳做出了杰出貢獻。
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授拳,以其剛?cè)嵯酀?、挒、肘、靠、拿、跌、擲、打兼施并用,技擊精妙著稱。他以與人為善、武德高尚而受到世人敬仰。
他教授徒弟很多,有顧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馮志強、李經(jīng)梧、肖慶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藝很好。
陳氏二十世傳人陳自強陳氏第十八世陳照丕(1893-1972),字續(xù)甫。
1928年秋,應北平同仁堂東家樂佑申和樂善同兄弟二人之邀,在北平授拳。
有同鄉(xiāng)李敬莊(字慶林)為其在《北平晚報》(1928年10月)刊發(fā)文章宣揚拳藝名揚北平武界,曾立擂臺7天,大獲全勝。
后被中華民國南京市市長請往授拳,拳蹤廣遠。著有《陳氏太極拳匯宗》、《太極拳入門》、《陳氏太極拳圖解》、《陳氏太極拳理論十三篇》等。
所授弟子中王西安、朱天才、陳小旺、陳正雷功夫驚人,被海內(nèi)外贊譽為陳式太極拳"四大金剛"。
照丕先生武德高尚,誨人不倦,是陳氏太極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
結(jié)語:上面就是給大家介紹的一些關于陳氏太極拳的一些練習方法,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平時的時候多注意一下關注這方面的相關知識,那么就可以很好地體會到太極拳練習的樂趣與帶來的無窮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