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軼事
故事一
清光緒年間,楊班侯在端王府當太極拳教師。當時北京有一名叫“雄縣劉”的武師,精于技擊,體格魁梧,經(jīng)常表演掌擊大石,石隨掌碎;用兩個手指夾著數(shù)枚銅錢,奮力一捏,錢成碎粉。估計兩臂力逾千斤。劉師傅亦在北京某王府中教拳,聽到楊班侯被稱為“楊無敵”,心存嫉妒,極不服氣。
某日,楊班侯與朋友在街上飲酒,席間一朋友問楊班侯,如與雄縣劉師傅比藝,那一個贏?楊班侯笑笑:劉師傅贏,我比不上他。剛好劉的一位徒弟在旁邊聽到竟向劉師傅誑稱,楊班侯自夸功夫高明,如果比武,師傅一定敗于手下。劉師傅不知有詐,怒氣沖沖闖到楊家,適值楊班侯外出,及至楊班侯回家后,家人將劉師傅上門之事相告。于是,楊班侯登門向劉師傅拜訪。二人相間,話不投機,迫于無奈,伸出一手臂放在桌上說:尊駕有千斤力,如拿住小弟的手臂不能動彈,當即認輸。劉師傅用力握住腕部,擬施殺手,誰料楊班侯得力借力,手臂輕舉,即將劉師傅兩腳提離地面尺余,全身力氣均用不上了。再度交鋒,楊班侯以“白鶴亮翅”招式將劉師傅打出一丈外倒地。劉師傅兩番受挫,仍不心服,要求到院中比試。二人走下臺階時,劉突然向楊班侯額頭擊下,楊班侯反應奇快,按住劉手,以“扇通臂”招法將對方擲到階下三四丈遠,劉師傅從地上爬起來,面有愧色,還是不服,堅約楊班侯改天在某戲院再比桿術。
到了約定日期,楊班侯來到戲院,等候多時,仍不見劉來踐約。后來聽說,劉師傅已與徒弟在前一天悄悄離京城返回老家。自此,楊班侯的名聲更響了。
從縣志記載這則比武事件來看,楊班侯藝高膽大,是有爭強好勝之心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吃武術這碗飯,實在不得已而為之。但一些人在文章中卻將楊班侯寫成動輒出手傷人,未免夸大其詞??h志所記載的客觀事實,道出了楊班侯的高尚武德及在比試交往中的處事原則。
故事二
縣志記載了楊班侯教授徒弟張信義練拳的情況:張信義是楊班侯的同鄉(xiāng),聰明靈敏,十分崇拜楊班侯高超的太極拳藝,多次要求執(zhí)弟子之禮。楊班侯見他能誠心求藝,答應收他為徒,張信義跟楊班侯學藝十年,拳、劍、刀、桿已得真?zhèn)鳎挥?ldquo;炮捶”尚未學到。
有一次,張信義悄悄來到楊班侯家門口,聽到房里有雷鳴般的聲音,引以為奇,推門進去,看見楊班侯在練伏虎式,拳動聲發(fā),氣凌山岳。張信義明白了雷鳴之聲是老師出拳所發(fā),馬上跪地求教,楊班侯便先授以握拳法,再教他送拳法。張信義苦學半年,漸有所成。一天,楊班侯詢問張信義練到什么程度,令他在距離土墻一丈左右“送拳”。張信義發(fā)拳向土墻沖去,墻泥隨拳勢紛然而落,楊班侯說了一聲孺子可教,乃將拳中的奧妙盡予傳授。
過了一年多,楊班侯檢查張信義的拳藝,功力與前無異,未見有若何進展,拳聲不象雷鳴。楊班侯親作示范,在五丈外發(fā)勁送拳親作示范,在五丈外發(fā)勁送拳擊向土墻,土墻應聲震動,搖搖欲墜!
楊班侯向張信義指出:練拳下了功夫,但效果并不明顯,可能是先天不足或溺于酒色之故。到底原因何在?必須反躬自問。張信義一時為之語塞,只好繼續(xù)苦練,但仍是依然故我,迄無寸進。以后,張信義不再向人夸說和表演這方面的技藝。
從以上記載中,足證楊班候的功力實在不可思議。五丈以外將土墻擊得搖搖欲墜,發(fā)出雷鳴之聲。這就是武壇后人所說的凌空勁。以今人眼光看來,是否有夸張的成份,難作定論。不過,按縣志文體的性質,應是真實的。因為記載中沒有“傳說”、“據(jù)說”的詞句。
故事三
當時北京有一人,號稱萬斤力者,自言曾打七省擂臺,未逢敵人,尤其擅長硬功,能夠以雙手搓石成粉。他在北京四門貼上貼子,揚言必敗楊家父子,態(tài)度十分猖狂。班侯聞言甚怒,相約于某日在北京西四牌樓比武。
至期觀者數(shù)千人。班侯騎一白馬,緩緩而來,萬斤力者早在那里等候。只見其身材魁梧,虎背熊腰,一望而知力大無窮。班侯身材瘦削,長袍馬褂,文質彬彬,貌不驚人。
對方一立勢,發(fā)聲如雷,氣勢如虎,咄咄逼人。觀者皆為班侯捏了一把汗。此處原有一塊巨碑,高一丈六尺(約5.28米),寬四尺(約1.3米),厚二尺 (約0.6米)許。班侯立身站于石碑前。萬斤力先發(fā)招,一記“黑虎掏心”向班侯當胸一拳。班侯微微側身一閃,萬斤力力大勢猛,一拳擊中石碑,巨碑碎為數(shù)塊。觀者駭然心驚,以為班侯有性命之憂。萬斤力一擊不中,復向前進身,直取班侯面門。班侯一聲大喝,舉雙手向上一分,萬斤力仰面跌出數(shù)丈開外,摔得頭破血 流,半天爬不起來。班侯微微冷笑,在觀眾的一片喝彩聲中策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