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zhàn)太極拳作用遠不及從前,但是依然存在重要意義,生活中時常練習同樣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強身健體的作用。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不驕不躁。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太極拳教程來了解一下吧!
太極拳功法的階段練習
第一階段是學會拳架,并正確掌握姿勢和動作
正確的姿勢,無論是定勢或運動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虛領頂勁,下顎微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斂臀松胯,肩胯相合和中正安舒。
在運動過程中,必須牢牢掌握住無論前進后退、左右旋轉(zhuǎn),必須以兩胯的前進后退左右旋轉(zhuǎn)來帶動整個上身的前進后退,左右旋轉(zhuǎn)。
決不能扭腰扭肩,以致上身扭曲歪斜,肩胯不合,甚至聳肩縮項,肩背僵硬。身體前進和后退時,必須臀部微下沉,水平前進和后退,決不允許身體往上升高。
邁步時必須身體重心完全落實于一腿,另一腿由胯根輕輕提起,往外邁出后輕輕落地,腳掌踏實,然后身體重心方能往邁出腿方向移動,決不允許邁出腿尚未落地而身體已向邁出腿方向移動。
初學太極拳要學會自然呼吸,將呼吸配合動作,達到內(nèi)外協(xié)調(diào)一致,保證拳架姿勢的準確性。
這一階段的練習,除以上這些要點以外,還必須要做到兩手愈練愈輕,動作緩慢均勻,兩腳邁步穩(wěn)而輕靈,上下相隨,動作協(xié)調(diào)。
第二階段的練習,主要是將勁沉至腳底
拳論講:“其根在腳”。具體的練法是,凡胯的前進后退、左右旋轉(zhuǎn),均必須用腳底的蹬勁和腳底緊貼地面左右擰轉(zhuǎn)的反作用力來帶動。
這樣由腳底的力帶動兩胯,由兩胯帶動全身動作。練習愈久,全身則愈來愈放松而輕靈,所有的力,均由腳底作用于地面的反作用而出,所謂“勁起于腳”,“主宰于腰”。腰實指兩胯。這一階段的練習,至少在一年以上。
第三階段的練習,主要是發(fā)勁
在兩手的輕和松以及上下相隨,動作協(xié)調(diào),勁起于腳有了相當功夫之后,才能進入第三階段的練習,這一階段的練習主要是發(fā)勁,發(fā)勁都在定勢將完成之時,所謂“柔行氣,剛落點”。
每當定勢將完成之時,兩腳蹬勁,頭頂百會穴微微上頂,尾閭前送,腰脊命門穴處往后鼓勁,肩關(guān)節(jié)前后拉開,肘往下沉,掌則前送,身體有后坐之勢,全身關(guān)節(jié)韌帶似乎都有對拉拔長之意。
目光向前方極遠之處前視,似手將勁放至天邊?!耙膺h則勁長”。這就是發(fā)勁的練習。拳勢中每一有發(fā)勁的定勢都應如此。
學習太極拳要掌握正確的拳理拳法,常練太極拳能提高身體穩(wěn)定性和協(xié)調(diào)性,同時還能預防多種疾病。
習練太極拳發(fā)勁時如何放松
初學太極拳要學會放松,特別是在練習太極拳發(fā)勁時,如果身法不能放松,勁就發(fā)布出去。
人體“如練”的反應必需以全身的放松為基礎,如果沒有放松,往往難以完成這種“如練”的動態(tài)。即使能夠做出這種“如練”的動態(tài),也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如練”的傳遞性的力量。
42式太極拳、劍與陳式太極拳中有發(fā)勁動作,如果自己開始有一點能夠真正發(fā)勁了,做這些動作時,往往會感覺越是想發(fā)出理想的勁來,越是發(fā)不出勁。
有的人一想到發(fā)勁,手臂就會習慣性的主動,手臂就會用點力,結(jié)果手臂的力與傳遞性的力發(fā)生沖突。
兩敗俱傷,相互抵消,弄得反而有力量在身體里很窩囊地憋住了,雖然渾身使了不能再大的力氣,手出去卻感覺不到大的力量。
而如果手臂能夠放松(所謂“放松”實質(zhì)就是不用力),手臂不用力得就像是癱瘓病人癱瘓的手臂,沒有了一點點的自主力量,這手臂就像不是自己的了,覺得自己的肩對這像癱瘓的手臂也沒有絲毫支配作用了,手臂無力得就像是要掉下去那樣,發(fā)勁時卻能夠感到很大力量的傳遞十分爽快通透,還確實感到自己沒有怎么使用力氣,手出去的力量倒出乎意料的十分強大,會有這手臂就像是一條鞭子這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