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太極拳的朋友都知道,太極拳要慢練。太極拳的特點就是緩慢柔和,經常練習太極拳的人已經將太極拳的慢練當做時代的潮流。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下面我們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健身新時尚 太極“慢生活”
太極拳的拳派雖然多,但是其理念、根源是不變的,只是動作上有所不同罷了。所以無論是練習哪家太極拳,只要抓住太極拳的核心就能練習。
不過雖然太極拳屬于一種緩和性的運動,但是練習不當會對膝關節(jié)造成傷害。
太極拳是適合所有人的運動,對于現在上班族普遍患有的腰椎、頸椎、肩椎等方面的問題,還有緩解精神壓力等方面的好處,是確確實實的。另外太極練習中的慢呼吸方式對調節(jié)心肺功能非常有好處。
練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在慢練中出功夫,長期練習的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打完拳之后全身輕松,血液流淌舒暢。
可以說只要堅持練習太極拳3個月以上,身體各方面的狀態(tài)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當然他說如果你要覺得練太極是一件輕松隨便的事,那可就錯了。
太極是一種很緩慢的有氧運動,只要一個套路打下來,5分鐘身體就會發(fā)熱冒汗啦,不過這種消耗對身體本身的損耗很少,他不同于別的劇烈運動,在消耗的同時對身體本身的損耗也很大。
練習太極開始只是對動作的演練、練習套路,但是動作只是練習太極的載體,太極練習的終目標就是要讓你學會真正的放松,全身心的放松才能卸下自己身上的負荷。
太極拳雖然是慢性有氧運動,在練習時感覺沒怎么動,卻是能出一身的汗,這就是太極拳養(yǎng)生的好處。
要把太極“練上身”,把他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無時無刻不太極、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太極狀態(tài)。心平氣和、找到身體的微循環(huán)系統(tǒng)、從內而外的調適,從而達到身體的真正平衡。
而我們的養(yǎng)生之道,也在于內外平和、動靜結合,以“自然之道養(yǎng)自然之身”。
太極拳慢練的兩個要領
一、慢前心靜體松,周身輕靈
練拳伊始,以口訣導引意識,使身心兩方面都具備慢練的基礎。
如:心中默念“坦坦蕩蕩,靜靜松松,手心空,足心空,心中空”等,一切都放下、都舍去,實在進入清凈拳境,感覺似乎在艷陽下、乾坤間、花草里,又似乎在海上,搖晃晃,恍惚惚。如此克服心浮氣躁、心煩意亂、心猿意馬,自然能“慢”下來。
二、慢中運行動作,以意導氣,以行應意
在精神聚斂后,要用一些意念觀注感覺體驗。比如,感覺頭懸頸豎,尾閭中正,手心發(fā)熱,全身似乎“拖泥帶水”,手心似乎托、攏、含、滾小氣球。
周身似乎有一個大氣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攏如氣柱,腳踢如踢球,腳踩如踩重,運手如摸風,抱球球自在,進七則阻三,退則有阻力,棚出如風行于水,捋則如箭穿蓮,擠則如錢投鼓。
按時如掀箱蓋,采捌時如正反掏沙窩,肘時內勁集于肘尖,靠時內勁似乎在肩部散開,進時如推(或蹬)石磙,退時如隨海浪涌于岸,手上托如先太陽升高空后捧氣貫頂。
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轉身則意氣從右向左流通,右轉身則意氣由左向右流通,氣如環(huán)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轉,如纏絲、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領,內旋小指引領,帶動周身,一轉無不轉。
由慢轉快的兩個標準
一是動作沉著。
二是能表現出勁別,這是指導我們正確地掌握由慢轉快的時間和條件。
在上述原則的約束下,松靜慢練不要快,也不能快。
在逐漸明白到,只有在靜、松、慢的情況下,才能找到和悟到柔的綿長和裹鐵的韌性。
隨著身體松柔程度的增強,以及勁力的蓄發(fā)相變,對松活彈抖的剛勁,會有從量到質的感覺,此時在練習中,有時丹田發(fā)熱、發(fā)沉,足跟發(fā)重,兩腿有力,手指溫熱出汗很綿軟,意念一到,馬上有發(fā)麻發(fā)脹的感覺。
正如廚師“揉面”過程,慢慢地揉,越揉越有筋,越有韌性。我想這和練習太極拳一樣,慢慢地練、慢慢地悟,越練身體越松沉,越悟內氣越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