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的學習中,八法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八法即掤 、捋、擠、按、采 、挒 、肘、靠,這是學習太極拳的基本動作要領,今天小編所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八法中的“掤勁”,希望通過下文可以讓大家對太極拳有更深刻的認識。
首先,我們來簡單看看八法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掤 、捋、擠、按、采 、挒 、肘、靠” 是勁力的性質(zhì)和用勁的方法,亦稱技法。就勁力的性質(zhì)而言,有位前輩說:掤勁是捋勁、擠勁、按勁、采勁 、挒勁 、肘勁、靠勁之首,捋勁、擠勁、按勁、采勁 、挒勁 、肘勁、靠勁是在掤勁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再有太極拳中之“掤勁”可與任何技法融合配套,確切的說,離開掤勁的任何技法都不是真太極的技法。對于太極拳初學者來說,認識掤勁、體悟掤勁和練出掤勁功夫,是較為重要的功課。
“掤”勁的說法
圈內(nèi)人對“掤勁”有幾種說法:有一種說法是“球勁”即似皮球一樣具有彈性的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皮球。另有一種說法是弓勁,把自己的身軀、兩臂、兩腿想象成五張弓,也是具有彈性的勁。
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邏輯性,有助于幫助我們形象的了解。
還有說是像波浪一樣的勁,等等。太極名家洪均生先生說:“太極是掤勁、動作走螺旋。”《楊氏老譜秘傳太極八法》里面說:“掤勁,如水負行舟,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全體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有千斤重,飄浮亦不難。”
如果這段話的意思與洪均生先生那句話的意思合起來,我認為對“掤勁”的表述就“掤勁”更加完整、準確了。用語言講解就“掤勁”,難以準確表述;準確的講解,還是言傳身教為好。
掤勁的屬性
綜合以上說法整理得知:一是對于較快的運動狀態(tài)而言,“掤勁”是具有彈性的勁。二是對于較慢的運動狀態(tài)而言,“掤勁”是具有似水般的外向浮力。三是對于方位角度而言,“掤勁”具有似水般的勢能和多向滲透性。四是對于運動軌跡而言,“掤勁”走螺旋較好。五是“掤勁”具有“陰陽相濟”的思想觀念,富于變化,是有靈性的勁。
掌握這五種屬性,并將其運用體現(xiàn)出來,有助于我們進一步學習。
“掤”的技法
楊澄甫宗師在《太極拳體用全書•推手》里面談到 “掤”的技法時說:“掤法向外,駕御敵人之按手,使不得按至胸腹貼近,故曰掤。此掤……忌板滯,又忌遲重;板者不知自己之運動,滯者不知敵人之取舍,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則不成其為推手矣;遲重者必以力御人,便成死手,非太極拳家之所取也;必曰掤者,粘也非抗也,手向外掤,意欲粘回,又不使己之掤手與胸部貼近,得化勁全賴轉腰,一轉腰則我之掤勢已成矣。”
太極前輩李亦畬先生在《五字訣》中指出:既 是“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又是“彼有力,我亦有力……彼無力,我亦無力”。
太極拳名師王壯弘先生說:要模仿水性浪勢的全身關節(jié)松開,彼觸我何處,就以該處為中心,如漣漪般的擴大;波浪高低,就看石頭能量大小。
身體隨外力而動,走多一分是“丟”,走少一分就是“頂”。一個浪中,浪頂是“進”,浪底是“退”。李亦畬、王壯弘所說之話都含有“掤”的技法內(nèi)涵,體現(xiàn)了運用掤勁的方法。
洪老先生的“動作走螺旋”,在“掤”的技法中,是手、腰胯、腳步的走圓走弧,符合現(xiàn)代力學原理。我?guī)煚斃钛跑幭壬劦竭\用掤勁的方法時說:“打掤勁一定要將自己的肩肘松開了,叫他如按在車軸之上找不著一定的實地可用勁。”,值得好好體悟啊!
“掤勁”是局部勁還是整體勁
體悟和練習掤勁之前,首先宜搞清楚對“掤勁”的有關認識,比如說“掤勁”是局部勁還是整體勁?一些人認為掤勁體現(xiàn)在手上,手上練出掤勁就行了。這樣練法的掤勁是局部勁,不是真太極所需要的掤勁。
太極拳是“上下相隨”、“內(nèi)外相合”、“周身一家”的修煉,太極勁是高度協(xié)調(diào)的整體勁,掤勁自然是排在前頭的整體勁哦!再有掤勁何止體現(xiàn)在手上啊?胸、肩、腰背、臀、腿、腳等部位都能化能發(fā),化對方之前先用掤勁接住了才化,發(fā)對方之前也是先用掤勁摸底后才發(fā),能化能發(fā)的肢體部位都能運用掤勁。有位太極明師說:要練到周身都有掤勁時才能化發(fā)自如。洪老先生把“掤勁”放在 “太極是掤勁”的高度來說,確實言之有理。
松功是掤勁的基礎
松沉功夫和松軟功夫是掤勁的基礎。倘若沒有一定的松沉功夫和松軟功夫,尤其是松沉功夫,說什么掤勁是有彈性的勁、是有外向浮力的勁、是走螺旋的勁、是靈活變化的勁,都會使掤勁大打折扣。
真?zhèn)饕痪湓挘褐挥性谒沙凉Ψ蚝退绍浌Ψ蛑虚L出來的掤勁,才是真太極的掤勁。好像“沉中輕”一樣,沒在“松沉”中長出來的“輕”,是假輕;只有“輕沉兼?zhèn)?rdquo;的“輕”,才是真輕。掤勁亦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