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博大精深,縱觀古今,思想文化源遠流長。但是,關于太極拳的起源至今為止莫衷一是,眾所紛紜。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談談太極拳起源的幾種說法,借此以拓展一下大家太極拳的認識領域。
太極拳能夠流傳至今,絕對是一種思想的傳承。太極思想不斷,太極拳將永遠流傳下去。
相關說法
一、太極拳始自宋朝張三峰(豐)
這是早的一種說法,而且有不同版本。
武禹襄的長甥李亦畬手書的三本太極拳理論著述,其中《太極拳小序》,初稿為1867年(同治六年),定稿于1881年(光緒七年),談到太極拳起源時,初稿寫“太極拳始自宋張三豐”,定稿則是“太極拳不知始自何人”,否定了太極拳始自張三豐的傳說。李亦畬作《太極拳小序》時,他的舅父武禹襄尚健在,極有可能為《太極拳小序》做了文字上的潤色和內(nèi)容上的更正,在定稿中由武禹襄否定了“太極拳始自宋張三豐”的傳說也是可能的。
這種說法目前流傳為廣泛。
武派太極拳早期傳人李子實抄錄的《太極拳譜》中有武秋瀛老人(即武澄清)于1883年(光緒九年)84歲時寫的一篇《太極拳跋》:“拳分內(nèi)外兩家,內(nèi)家始于武當張三峰,外家始于少林。此內(nèi)家拳也。”
秋瀛老人沒有說《太極拳跋》內(nèi)容的依據(jù),但從文字上我們可知他采自《聊齋志異·卷十四、武技》,篇后引用清初詩人王漁洋(1634—1711)的話:“拳勇之技,少林為外家,武當張三峰為內(nèi)家,三峰之后,有關中人王宗,宗傳溫州人陳州同。州同明嘉靖間人,故今兩家之傳,盛于浙東……雨窗無事,讀李超事始末,因識于后。漁洋書”。王漁洋的依據(jù)是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的《王征南墓志銘》:“……有所謂內(nèi)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于宋張三豐”;“三豐之術,百年以后流傳于陜西,而王宗為著。溫州陳州同從,王亦授之,從此教其鄉(xiāng)人、由是流傳溫州。”由于秋瀛老人的《太極拳跋》流傳不廣,知者甚少,影響不大。
楊派太極傳人關百益于1912年油印的《太極拳經(jīng)>中,談太極拳起源時,寫道:“有淮安王宗道者,嘗從三豐學道,永樂中,封圓通真人,后入廬山采藥不返?;蛞赏踝谠?、王宗道為一人,而此籍山右,彼籍淮安,又顯系二人也。又王漁洋有謂‘拳勇之技,少林為外家,武當張三豐為內(nèi)家。三豐之后,有關中人王宗得其傳’,王宗即王宗岳的訛傳,抑岳字為衍文耶?”籍貫淮安的王宗道和籍貫山西的王宗岳,由于二人籍貫不同,關氏認為“顯系二人”。對王漁洋的說法,關氏近似認同,僅疑“岳字為衍文”,而未考慮關中的王宗和山西王宗岳二人的籍貫也是不同的。
這種說法,目前還沒被考證。
關氏又說:“辛亥秋,余獲太極拳經(jīng)抄本于京,其題有《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極拳論》,又題《武當山先師張三豐王宗岳留傳》。論后注:‘右系武當山張三豐老師遺論’。其說不一。恩意或為張三豐所遺留,王宗岳據(jù)此傳世者也。”題詞措詞含糊,并未肯定張三豐和王宗岳的傳承關系,但關氏在《太極拳傳授源流》中卻說“先師張真人三豐傳王先生宗岳。”關氏由懷疑到肯定的這一說法,1921年許禹生在《太極拳勢圖解》中又做了進~步發(fā)展:“或日,三豐系宋徽宗時人,值金人入寇,彼一人殺金兵五百余。山陜?nèi)四狡溆?,從學者數(shù)十百人,因傳其技于陜西。元世祖時,有西安人王宗岳者得其真?zhèn)鳎労?nèi)……”許氏將‘‘關中王宗”改為“西安王宗岳”。由于許氏著作影響較大,此說不脛而走,楊吳兩家傳人的著述迄今多宗此說。
二、太極拳始自唐許宣平和南梁程靈洗
民初,袁世凱幕客中,有一位叫宋書銘的,傳出其遠祖宋遠橋著述的《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說他家傳的太極功“授自唐代于歡子許宣平”,“所傳太極功之拳名卅七,因三十七式而名之……又名長拳者,所云滔滔無間也。總名太極拳三十七式”。宋氏所傳拳式及練法,多同楊派太極拳,可參閱李先五(1933年出版)的《太極拳》一書。
此外,朱氏《支派論》中還介紹7:1、“俞氏所傳之太極拳,名先天拳,亦名長拳,得唐李道子之傳……”2“程氏太極拳術,始自程靈洗(原注:程靈洗梁元帝時人)。其拳術得之韓拱月,傳至程砣,改名小九天,共十四勢”;3、“殷利亨所傳之太極拳術,名后天法……其式法十七,多屬肘法……”。宋氏將太極拳的起源上升到了南北朝時期。宋書銘的這些說法,早由許禹生《太極拳勢圖解》傳出。
三、太極拳創(chuàng)始自河南溫縣陳溝始祖陳卜
此說首見于陳鑫(1849—1929)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陳鑫河南省溫縣陳家溝人,他晚年鑒于太極拳自河北永年傳出后,風靡于世,乃發(fā)憤著書,“自光緒戊申以至民國乙未,十有二年,其書始成。”1933年開封開明印刷局出版。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自序》中說:“明洪武七年,始祖諱卜耕讀之余,而以陰陽開合運轉(zhuǎn)周身者,教子孫以消化飲食之法,理根太極,敵名日太極拳。”
四、太極拳創(chuàng)自陳溝第九世陳王廷
此說始于唐豪。
為了弄清太極拳的起源,1931年1月,唐豪(1897—1959)同陳子明到陳家溝一帶“調(diào)查太極拳的衍變和搜集當?shù)仃P于此拳的史料“。在陳家溝陳森(字槐三)處,看到一本“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新正、穎川氏宗派”(按:即陳氏家譜)。在乾隆十九年甲成(1754年)譜序中,十一世至十五世陳氏諸祖先名旁,有的注有“拳手”、“拳頭”、“拳”、“拳師”。在九世陳王廷名下注有“……陳氏拳刀槍刨始之人也”。還有長短句一首,內(nèi)有“悶來時造拳”一句。唐氏認為“詩文所書事跡與乾隆十九年譜注互相補充,則王廷的身世、思想、生活及其造拳的動機,都可以在以上的史料窺得。”陳王廷的“悶來時造拳”,并未寫明“造”的是什么拳,那末何以斷定陳王廷所“造”之拳就是太極拳。唐氏依據(jù)《家譜》陳長興旁注“拳師”、陳耕耘旁注“拳手”,因此二人為太極拳家,遂斷定“就這個互證來看,足以說明家譜所注王廷創(chuàng)造的陳氏拳,即為太極拳。”
后來,唐豪將這一論斷寫入他的《太極拳根源》和《太極拳起源》等書、文中。他的好友顧留馨崇尚唐氏此說,多次著文宣傳。陳溝陳氏傳人也多崇此說,故有較大影響。
五、王傳蔣發(fā)說
此說有兩個版本:
第一個版本。據(jù)傳,楊祿禪曾說,他的拳技老師是陳溝陳長興,陳長興的老師是蔣發(fā),蔣發(fā)則師從王宗岳。此說在永年流傳甚廣,而今楊家傳人還宗此說。筆者幼年學習太極拳時,就聽說過這一說法。
第二個版本說蔣發(fā)首傳太極拳于溫縣趙堡鎮(zhèn)。此說首見于杜元化的《太極拳正宗》。杜元化,字育萬(1869—1938),河南省河內(nèi)縣(今沁陽市)尚鎮(zhèn)義莊人。師從任長春。杜元化在《太極拳正宗·太極拳溯源》中奉蔣發(fā)為第一代宗師。蔣發(fā)十二歲學拳于山西太谷縣王林楨。王林楨學于云游道人。蔣發(fā)傳溫縣趙堡鎮(zhèn)邢喜槐,邢傳張楚臣,張傳陳敬柏,陳傳張宗禹,張傳張彥,張彥傳陳清平,陳清平傳和兆元、牛發(fā)虎等多人。任長春也是陳清平的弟子。趙堡鎮(zhèn)傳人多宗此說。
關于太極拳之起源,除以上諸家說法外,還有:l、軒轅黃帝于常山觀蛇鵲相斗,而創(chuàng)“八面熊掌“(因黃
帝為有熊氏,故名‘八面熊掌’,即后來的太極拳):2、武當真人張三豐觀雀蛇相斗而創(chuàng)太極拳,還繪有“武當山祖師觀雀蛇斗智圖”。將北宋張三峰改成《明史·方伎傳》中的張三豐。有的在文章中還將這兩個不同時期的張三峰(豐)捏合成一人。
近些年還傳出了太極拳創(chuàng)自河南博愛李氏,種種說法。
太極拳自永年傳出,至今還不足二百年,對其起源的說法,為什么有如此之多,如此之不同,固然與練習人數(shù)眾多,傳播區(qū)域廣袤有關,更“緣舊時拳家,類多不習文字,謹持口傳。此其一。故作奇辭,以示珍貴,此其二。兢稱嫡派,依記偽造,此其之。“(《太極拳考信錄·張序》)。”“有此三難”,至使穿鑿附會,杜撰拳史之作,紛紛出籠。
此外,尚有一重要原因,研究太極拳的人士,沒有給太極拳下一定義:什么是“太極拳”?界定太極拳的標準是什么?沒有規(guī)矩何以成方圓?如果今日太極拳史研究者仍無法界定什么是太極拳,拿不出科學的界定標準,太極拳起源的爭論,很難作出一個較為妥當準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