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練習,主要需要抓住基礎練習,基礎練習包括很多的方面,其中內(nèi)功的襠胯練習也是內(nèi)功的基礎。我們只有學得其中的奧秘所在,才能練成太極功夫,真正練習太極拳不是簡單的練習,而是精華的體會。
大家都知道,太極拳的襠胯練習。一個襠是二個胯的組合。
一個虛胯則另一個是實胯,一個是上提轉則另一個是下落旋。例如金剛的后一個動作,在搗捶時它是前后上下的旋轉,也是由襠胯的組合來完成。所以兩個胯并非是同一個方向運作的,整個襠胯的運作,以及配合技擊的打法,千變?nèi)f化,我們把它叫作變襠。
襠胯是太極拳的天機。所謂“天機”者,玄機關竅之意,凡動作變化全憑于此。不得此中奧秘,難以練成太極功夫。所以學練趙堡太極拳主要練的是運襠。“襠”是天機玄竅,沒有襠的運作,就不存在趙堡太極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見。
襠胯在太極拳中起到了引領的作用,怎么樣去運轉不是語言上能夠說的明白的。
以前老師用木偶戲的表演技巧來比喻太極拳襠胯的作用。木偶戲是用手來表演的,離開了手,就不存在戲文了。我想這樣形象化的解釋頗為得當,余練功幾十年深感“以襠代手”的重要性。練趙堡太極拳如何“運襠”不可不知太極拳高手鄭悟清老師,他之運襠極為精微,雖有若無,顯于見微。為什么說“雖有若無”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顯于形,所以若有若無,使對方不知其深淺,未能知其變化,深藏不露,適于靈變。否則的話,也容易給對方看出破綻,泄于活機,亦非高人之所為也。
襠即由兩個胯組成,在一個中心兩個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轉,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這是一個太極圖的擺輪,是太極拳運作源泉,是陰陽變化之樞紐,動靜開合,虛實變幻之襠機。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兩腳有虛實,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兩手有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或忽陰或陽、亦陽亦陰,這是陰陽消長重心虛實變換之關鍵。
“以襠代手”,“以身領手”是趙堡太極拳由襠胯帶動手和全身動作,繼之由襠胯來帶動腹式呼吸,帶動丹田運轉,所謂“腹中有輪,旋轉如規(guī)”。使之“聚而鼓蕩,狀若璇璣,意活而運,氣如輪轉。”由外達內(nèi),由內(nèi)達外,襠胯成為溝通之橋梁。
太極拳的運襠說起來挺簡單的,但做起來并不是那么的簡單。
“運襠”首先要看老師是如何啟動襠胯的,如果連這一點細微之處也看不出來,那么就無法使自己走運襠圈,無法克隆這個襠啟的源頭,無法做到以襠代手的運作。這不僅是太極拳架進入上乘的主要組成,而且在推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形”的動靜對方必然十分敏感,而襠的運作不常為人所知。敵未動,不見其變,敵稍動,在其不知不覺中動在先,這在趙堡太極拳來講叫做“調(diào)襠”。力點也隨著不知不覺中變換,不進則已,若進必令其跌撲,此皆在于“調(diào)襠”與“運襠”之關鍵。
第一要掌握太極拳的要領;第二要練松至柔;第三要運襠,這是出內(nèi)勁的關鍵;第四技法,沒有技法不能與人交技,缺一不成。有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松柔具到位,身體也頗健康,但沒有高超的技法,若逢推手動輒傾跌。
以襠代手
武當趙堡太極拳其關鍵的修煉方法,主要就是調(diào)動襠胯的作用。為什么把它叫做“襠”,因為它是兩個胯的組合。由于兩個胯的組合,我們便可以形成兩胯間的左右、前后、上下不斷的變化。杜元化把它比作“兩胯為天機,貴在松活”,其實胯并不能成為天機,真正能夠成為天機的就是兩胯,而兩胯就合成的襠的玄機關竅。作為修煉趙堡太極拳的學者,連這一點也無法理解,我覺你是白學,因為你把主要的東西都丟了。
太極拳的真正功夫,尤其是趙堡太極拳的體用和內(nèi)煉,都離不開襠胯的運作。太極拳能否入門,而它的關鍵主要是身法,而襠胯的運作就是身法的核心。“ 以襠帶手”實際上就是由襠來帶動手的動作,太極拳的千變?nèi)f化的動作都在手上,但是實際上它的根在于胯間。由襠胯來操縱整個形體動作,這是襠胯對外形的一種表現(xiàn)。同時它也是貫穿整個太極拳的修煉方法,也是統(tǒng)貫內(nèi)勁運行的動力。
當然技術高的老師,他的拿發(fā)不重于拿發(fā)你的手臂,而是拿發(fā)你的胯根。使你不得轉換,使你不能走脫,動輒傾跌。所以有拿人要拿根,發(fā)人要發(fā)人的重心。技術好的老師,諸如鄭悟清、侯春秀、李宗有他們襠胯變幻,高深莫測,兩個胯就像兩個萬向接節(jié),可以隨意變化,靈活無邊。
盤架時應該把襠胯作為主要的修煉方法,并與四肢軀體協(xié)調(diào)配合起來。諸如我們打趙堡太極拳第一式金剛,以前我們把它叫做金剛三大對,它是由三個襠圈組合而成。當我們打出金剛的扌朋捋,正好是畫了一個襠圈。右胯把兩手向前抄起,畫了半個襠,接著由右胯為主把兩手向右捋回,正好完成第一個襠圈。當兩手轉化成擠按的時候,則完成了第二個襠圈。后由右手搗在左手心上,則襠圈由前后上下轉了一圈,也就是轉了一個立圓,這是第三個檔圈。通常我們在手上的表現(xiàn)還很清楚,但是發(fā)動于根的襠胯還是有一定難度。后由老師手把手的教,一旦通過了以襠帶手的運作,那么以后的動作就容易得多了,所謂觸類旁通,由此可以印證。
真正的身法還是在人的關節(jié)上。我不知道老師有沒有給你們講過“四大節(jié)、八小節(jié)”?而這個四大節(jié)、八小節(jié)正是一種沾、粘、連、隨的功夫。這是太極拳的根本技法,也是王宗岳宗師所謂的化與發(fā)的懂勁階段。先師蔣發(fā)把它喻之謂知覺運動,其曰:“八卦五行,是人生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覺運動’之本由,知覺運動得之后,而后方能懂勁;由懂勁后,自能階及神明。”
上面說的太極拳的推手變化,主要是有賴于沾粘連隨的聽勁,也就是知覺運動。而其根本的變化在身法,而身法的主要關鍵是四大節(jié)、八小節(jié),一此有一此的變化,相互都有緊密的關聯(lián)。在我們趙堡李氏(李作智)太極拳有這樣一首秘訣,它道出了太極拳身法的關鍵,而每句話都是至關重要。
心靜如水百會懸,身動似蛇襠胯轉。兩腳著地滾涌泉,丹田儲動達十宣。
一形連接上中下,左右旋轉環(huán)扣環(huán)。一動百變在虛實,兩儀真功形意神。
這首秘訣是由李宗有老師傳給張順林兄弟,當你練功到一定的階層,你就會感覺到這首詩的珍貴之處。在身法上要求身動似蛇,襠胯轉就是以襠代手,也就是四大節(jié),左右各二節(jié),左右各管半個身軀,左重則右虛,右重則左杳,任憑對方用多大的力量,聽、化、拿、發(fā)功夫全在胯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