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的層次有沒有標準?由誰來制定?國家體委還是民間高手?這個問題不是誰說了算,而是練拳練到一定層次自然明了的事。
拳為道,道為拳。拳理和道理一樣。道理、是講給不懂道理的人聽的。拳理也是一樣。許多人著書立說;就是為了給那些不懂道理的人講明道理的。拳理也一樣。
科觀地講;能將拳理分成幾個層次去深思、并以身驗證其中的拳理,對提高自身的功夫是大有好處的。
一、基本功的訓練為第一層次
站樁,理論上來講,練任何拳都有要求站樁。練太極拳則對站樁的要求更高。有傳拳不傳樁之說。練太極拳不站柱或不懂得站樁。其太極拳徒有虛名,實戰(zhàn)中不堪一擊。
二、套路、推手的訓練為第二層次
對于拳的理解是從套路開始的。套路的訓練是每一個練太極拳的人必經(jīng)之路,但會打幾套太極拳并不等于你就掌握了太極拳。推手、才是掌握太極拳的開始。
不經(jīng)推手訓練、就不會真正明白什么是太極拳。太極拳推手比的不是誰勁大,而是比的是誰掌握了太極拳的基本原理。誰能用太極拳的基本原理將對方發(fā)出去,誰就可以說進入了太極之門。
三、散手、自由博擊的訓練為第三層次
掌握太極理論和練好太極拳的套路不是目的,練太極拳終的目的是實戰(zhàn)。在實戰(zhàn)中、將太極原理的正確應用于實戰(zhàn),并能戰(zhàn)勝對方。這才能說你是一個真正掌握了太極拳的太極高手。
那些既不肯下苦站樁,又不懂太極拳的拳理,不懂推手、散手,不敢于人交流。只在公園里學了幾天太極拳的人,并不能算是懂太極拳的人,然而、他們是今天練太極拳的主力軍。
他們自稱是養(yǎng)生太極拳。太極拳發(fā)展到今天,只些人練太極拳只講養(yǎng)生而不講擊技自有他們的道理,但我個人認為;不能用于擊技的太極拳不是真正的太極拳。那些只講養(yǎng)生而不懂擊技的人練太極拳、是對太極拳的褻瀆。
如何太極拳的引
練習太極拳不可不知“引”。什么是引?所謂引是指兩個動作之間的連接。我們知道太極拳運行路線是螺旋纏絲,無論開合、上下、左右、前后,處處走弧線,這些空間的圓,環(huán)環(huán)相扣,綿綿不絕,無始無終。
每一個動作結束時,要求充分放松,開時氣貫末梢,合時氣歸丹田。動作做到九分,氣要貫到十分。上動未停,下動又起。這上下動作的連接在太極拳中稱之為“引”。
一般來說,引的規(guī)律是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就是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引在太極拳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太極拳的精華和絕妙之處。它不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還關系到太極拳陰陽轉換,虛實開合的變化。
沒有引,太極拳的動作就無法圓滑過渡;沒有引,就無法實現(xiàn)折疊轉換;沒有引,螺旋纏絲勁就無法綿綿不絕。太極拳動作無處不纏絲,螺旋纏絲圈有大有小,而引是極小的螺旋纏絲圈。
這種螺旋纏絲圈源自丹田的開合旋轉,以內氣貫串,能化能發(fā),奧妙無窮,消息盈虛,皆蘊其中。拳經(jīng)云:“此處不留心,消息終迷茫”??梢娨谔珮O拳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有人說,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其它太極拳沒有,這是不對的。所有的太極拳都有螺旋纏絲。螺旋纏絲是太極拳的精華,舍此則無以言拳。螺旋纏絲圈有大中小之分,引就是練習小圈。
引的實質是松沉,是小圈轉關,是丹田氣的旋轉。由大圈到中圈,由中圈到小圈,由小圈到無圈,渾身處處皆太極。挨著何處何處化,挨著何處何處擊。“圈小小到無圈時,方知太極真神妙”。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太極拳練習者,往往忽視“引”的練習和應用。他們往往注意動作的外形是否到位,樣子好不好看,而忽視了太極拳的精華。
練好引的關鍵是用內動帶動外動,心靜體松,精神內固,丹田旋轉,引領全身,以根節(jié)催動梢節(jié),動作似停非停,將展未展之際,心意一動,“引”則油然而生。
上動未停,下動又起,流連繾綣,無始無終。應該特別指出,引是自然而然的,是松沉的表現(xiàn),不是故意做出來的。不可為了做引的動作,故意把拳打得一頓一頓的。
引從外形上看,以不露痕跡為上品。引在推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兩人接手后,輕輕一引,即可化解來力。能引,則能做到勁由內換。由于引的圈子很小,則可做到在不動身形的情況下化發(fā)自如,即引即發(fā),原地風光。
因此,打太極拳需注意引的練習。只有把引練好了,才能打出太極味,才能使整套拳如抽絲掛線,綿綿不斷;似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引是太極拳螺旋纏絲的細微之處,乃太極拳繡花之法,須默識揣摩,細心體悟,才能真正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