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擊,是太極拳的精華,沒有技擊的功夫,就等于有體無用,就不能稱之為武術,練太極拳只有體用兼?zhèn)洌悦p修,才可達到武術之上乘。
太極擊是全面的、豐富的,同時也是客觀的。要達到技擊境界必須經過長期練功(包括內功)的鍛煉。
拳論曰:“十年養(yǎng)氣,十年練功,氣以直養(yǎng)而無害。”只有內氣充足了,才能發(fā)揮武術的作用。
其次要一絲不茍地練習拳架(俗稱盤架、跳架),要合乎規(guī) 格,不能馬虎,也不要以為學了拳架就能以拳架的形式出現(xiàn),拳架鍛煉的目的是引動內氣,使意、氣、形、神得到有效的鍛煉。
只有意氣形神高度諧調統(tǒng)一了,才能在技擊中發(fā)揮不可思議的威力,這只是太極技擊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苦練推手,推手是向技擊過渡的橋梁,雙方打輪互推,并不是比力氣,而是悟巧;更不是爭勝負,而是通過這一途徑訓練周身的諧調統(tǒng)一。目前開展的太極推手競技有悖于創(chuàng)拳者的意圖。
只有通過推手,把周身練活了(圓活),把周身練靈了(空靈),周身才會形成一觸即發(fā)的反應,這才是推手的真正目的。
只有上述的條件具備了,才能用于較技。實戰(zhàn)中才能“出其不意,襲其不備,乘襲而擊,乘擊而襲,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避實擊虛”(陳長興《用武要言》)。
先輩們在形容太極擲打效果時稱,被擊者“只覺如風摧倒,跌翻絕妙,難以言轉”。
太極高手發(fā)人時,只見身影一晃,對方來不及反應,會感到如受巨浪沖擊一般,被莫名其妙地騰空發(fā)出丈外,其接手之快,發(fā)人之疾,可謂驚心動魄。
這一切都是在瞬間完成的。被發(fā)者竟不知對方用什么部位所擊,只是一身虛汗,失魂落魄。筆者在太極拳者技擊實踐中略有所得,以饗同道。
太極拳技擊的四大格斗技巧
一、不引不能進
太極拳屬近身短打拳種,拳諺說“打人如親嘴”,形象說明只有貼近對方才能發(fā)揮跌拿擲打的技擊技術。技擊格斗以肢體為利器,只有在有效的范圍內,才能給對方以重創(chuàng)。
太極拳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以靜待對方近身,如對方不動也要虛實變換引其先動,以靜待動的“靜”,不是消極等待,而是外靜內動,思想高度集中,分析對方之“長短”(個頭高低,體質的強弱),觀察對方的心理、動向,達到人木三分。
“彼不動,我不動,彼欲動,我先動”,“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王宗岳《太極拳論》)決不自作主張,盲目出手。
當對方發(fā)出攻勢,搏擊的序幕拉開時,太極拳常用的接手招式是弧形棚引,“右來右迎,左來左接”,“上引下進,左引右進”(陳長興《用武要言》)。
主動粘逼,將對方的直力轉化為我方的切線力,用步法、身法的諧調配合達到我順人背,如對方用右拳向我進攻,我右手逆纏棚接,左手順纏接肘向右上棚引,同時我向對方身體右側上步,瞬間達到上引下進,不可脫節(jié)。
二、不進不能化
引進的過程是誘敵深入的過程。如對方沖力大,即可順勢而發(fā);如沖力小,對方估在我順人背的狀萬言書下,為尋求得勢而掙扎維持自身平衡。
此時,我既然以自身軸性運動體系走化其力,以粘黏勁緊緊粘逼對方,使其由一個背勢轉變?yōu)榱硪粋€背勢。迫使對方處處用力不得力,欲向我進攻,又摸不準我的重心線,在螺旋纏絲中,使其險境叢生。
三、不化不能空
當對方為尋求順境而掙扎時,我勁已由內換,纏絲勁突然一松,同時配合驚戰(zhàn)之術,使對方的勁力頓時化為烏有,兩腳騰虛失控,這謂之“空”。
這種空并非完全勁之空,也是心之空。突如其來的化空,也是心之空,突如其來的化空一般會使對方精神受到很大的震懾,精神一亂其勁必散,就在其愣神之際,為我的發(fā)放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四、不空不能擊
當對方大勢已去,再無法調整身法的時候,對我來說,瞬間內不能猶豫,不能遲疑。
“放時腰腳識端的”(武禹襄語),應抓信戰(zhàn)機,根據(jù)對方的距離,“遠用手,近用肘,貼身用靠不能走”,恰當?shù)牟课?,集心勁、神氣于一體,爆發(fā)出強有力的彈簧勁,如放箭,冷脆彈,使其防不勝防,其勢如火藥見火,轟然而發(fā)。
綜上所術,引、進、化、擊,是太極技擊的一般過程,是在瞬間完成的,這其中有引化的角度問題,有發(fā)放時間差的掌握問題。
只有反復實踐,用心體悟才能達到“挨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應物自然”的高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