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太極拳抱有很多的疑問,貫穿了學習太極拳之前直到學習過程中的時間。今天就要介紹的是關于太極拳的十三常見的疑問的解答,解開疑惑之后,通過楊式42式太極拳學習太極拳的過程應該更順利了。
(1) 、太極拳道是否應分門派
太極拳道學是一完整之大學問,為歷代先賢先圣窮畢生智慧精心研究而成,其理奧妙無窮,包含崇高哲學,其動作循合科學,蓋哲理乃科學之靈魂。祖師創(chuàng)此拳道旨在促使人類健康,祛病延年,防老防身之運動法門,以達至濟世活人,益壽延年,修心養(yǎng)性,治國平天下之大道精神。太極拳道不為私人武術技擊炫耀與顯露武功好斗風氣。傳授此道者應知其理,通達其道,任何人無法脫胎改變其理。架子任何人可改創(chuàng),其原理不可失真。其修練拳架外形雖各有異,惟其理則一。為此不宜有門派之分,應懷太極一家精神,一心一德,本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之心,秉承拳祖精神,弘揚斯道,促進光大世界,使人類心身健康則幸。
(2)、 練太極拳道如何才能達到準確
太極拳是一門講究思想與動作和諧統(tǒng)一的運動,因而不僅要重視對于太極拳的拳法套路的練習掌握,還要注意對于太極拳的思想內涵的學習理解。只有掌握了太極拳的規(guī)則與內涵才能夠正確的學習太極拳。此外還要注意的是你學習的態(tài)度,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可以幫助到我們的學習是一個通用的原則,在太極拳里同樣適用。只要你能以誠懇正直的態(tài)度進行太極拳的學習,并且能夠正確領會太極拳的思想與規(guī)則,你就能正確學習太極拳道。
(3) 、太極拳架相異,其理是否相同
祖師創(chuàng)些拳道,世代流傳外形雖異,而今有二十四式有三十七式,六十四步,七十二步,一百零八步,一百二十四式等。架又分長架,短架,大架,中架,小架,高架,低架,快動式,慢動等等。書是人寫的,拳架套路外形亦是人編的,其實功架能否符合原理才是重要,其外形相異原理則一。歷代奇人異士,名家宗師相傳,無一不視太極拳經拳論與十要為準則,應不斷研練,隨時檢討為達實踐,拳由有形練到無形,有手練到無手,有力練到無力,不松練到全松。修養(yǎng)方面從有我修到無我的境界,舍己從人,全身是手,手非手,所謂技達到,風吹荷葉不倒翁,道達到益壽延年不老春。行動外形準確不易,內意循理氣相通,天人合一即上下中合,左右內合,所謂形易得,法難精。因學者行動時,功架竅難守,巧難生。拳祖真人故說:"一通百通,千門百派萬法歸宗"。
(4) 、太極拳多練或少練好
答:太極拳道要求合乎中庸之道,練要得法。如果不是其法與徒手體操何異?事倍而功半勞多益少。故不在多練或少練,在得其法否?每一動作保持中定為本,動有程序,中規(guī)中矩,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皆中開中合,原則不變.曲中求直,直中帶蓄,恒學恒練悟其理通其竅,練到生巧,不化自化之境界。故不在多練或少練,關系在得法與否才是重要。
(5) 、練拳架快對或慢對
太極拳中的快慢主要看你的學習進度與掌握情況。慢練是為了讓你更好的掌握太極拳套路與思想,而隨著水平增長,你的速度自然會慢慢變快。但是太極拳中的快與慢是相對于自身而言,不過不能太快或太慢,要把握住合適的度。當你的太極拳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時,就無所謂快與慢之分,整體自然流暢,渾然一體。
(6) 、太極拳架高低之要求如何為準
盤架子無高低之分,總之四平為原則。呼吸和動作自然配合內外平均,進退轉動立身平準,不偏不倚,前進后退,左右開合要平衡,進要后勁,腳底膝彎,起寸許,內動進退由下而上到中合,由肩,肋,腰,胯,松下,意氣不宜上,會合中樞,即丹田(下寸許),肩,肘,肋,腰,膝,腳,足,腕要節(jié)節(jié)松沉貼地不動,腳底平穩(wěn)才算四平八穩(wěn),控制得宜皆由膝彎自行調整則高低開合自然適宜。以心意導引全身肌肉松開,節(jié)節(jié)筋絡松開貫串,立身中正自然安舒。要領悟意養(yǎng)太極原理分布全身,則了解四平八穩(wěn)原則,高低自然合度無須強求。
(7) 、左右上下,虛實如何分清
人體之肌肉骨骼與神經組織是有系統(tǒng)之構造,行架以用心意松沉為。以中心推動重身為要,定靜松沉為主,必須綿綿不斷,不可患忽斷之弊,以內運達外動,轉運而產生內勁,久之自然全身均勻。左右一虛一實,以上下虛實來說,則左上實左下則虛;右上實則右下虛,每個動作皆包含交叉內變與重身交換之作用,合乎人體交叉神經之配合。因此內勁運轉,重要虛實分清,動步不動身則虛實分清,動身不動手手則被動也。如果動步有動身,即虛實不分清,動身有動手則肩手牽掛欠放松,必須以心意為主動,上下相隨,左右相輔,磨轉心不轉周身一家,輕靈圓滑,一呼一吸,一開一合,如長江大海一動無處不動,惟動有以意氣運身,動有程序,似逐波長流自然之態(tài)。
(8) 、太極拳體用基本練法是什么
如松身五法里是循太極拳基本之原理,要精神集中,否則神氣渙散,無法收到內練之效。要做到三不動,即頭、手、腳底不動,不管單腳或雙腳都要平穩(wěn)貼地,動則破壞其完整,手腳是被動而不可動手。動則意在先,意帶氣動,動步不動身。轉動腰胯為先,手隨腰胯而動,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間。要窮理以盡性,拳理通則拳架通,拳理不通拳架亦不通。內體通外體,能通則無所不通。拳祖說:“體用修成”。能松透則千變萬化方能舍己從人,忘我無我之境界而達全身是手手非手。體用方法不能融會貫通,不明松身五法內在是太極原理基本之重要性,舍本求末,一無所成,何言體用?
(9) 、松腹,垂臀其意何在
松腹、垂臀兩者是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同時做到才能使你的身體平穩(wěn)。松腹是指不讓氣滯留而是在全身運轉自然形成的腹部松柔,而垂臀是指臀部應該自然地垂下。松腹、垂臀相結合可以讓你保持身體的中正,更好的把握太極拳。
(10) 、真正太極精神所在是什么
明師開導指點一樣,但學習者因心態(tài)各異,故其成就有別。真正太極拳道不止練其形,亦要通達其理。為人處世一舉一動合乎道理,學到、練到、悟到、把太極真理融化到人生每個細節(jié)里:不爭名求利,不為私心著想,一生中全心全意虔誠奉獻太極道學,發(fā)揚祖師精神,使全世界人類身心健康才是真正太極精神所在。
(11) 、研練太極拳,每天應練多少套架子
練架行動應符中庸之道,練要得法。有人說,每天早晚練架子十套,每套架子二十五分鐘。只求量徒耗力泄氣,與真正太極真理相反,這只能多流汗,而達減肥作用,對內體內功內臟運動毫無裨益。余先師鄭曼青遺著有說:“余每晨行功行氣三十七勢,一套架子只費七分鐘”。多練或少練貴在得法為宜。一般學者隨余肯遵循余自修數十年心得和經驗的方法,每天早晚公余肯花五分鐘時間以一式分化兩動熟練,每步分為二式或三式耐心細心來自修,無一不成功之理也。
(12) 、有人練了數十年太極拳,為何根底仍然不穩(wěn)
許多人練太極拳因不得其法,故練數十年仍一無所成。習太極拳者,應向道學求知,然后求理、法、功,先通宇宙與人生之道理,以氣行功當明其法。虛心恒修,久之必漸厚根底,得其法、通其理、守其窮、生其巧。生根與內勁看不見,是不能教的,得其法者根底與內勁是練出來的。練拳行功時周身節(jié)節(jié)貫串,絲毫沒有間斷,不為空間所制,全身空透,不使彼能牽動于我。虛靜輕靈,猶如深山之蛇,首尾相顧,擊首者尾應,擊尾者首應,擊中背者首尾俱應。隨心所欲,修煉能得成就然后謂之輕靈。譬如二百斤鐵棒,懷巨力者可將之提起,惟以百斤之鐵鏈,雖有巨力不能提起。節(jié)節(jié)貫串松透猶此意也。
學習太極拳道者應明陰陽在拳架與推手上之妙用。陰陽即是太極,太極代表宇宙,宇宙包羅萬象。練拳行功,功架內含整體,內、外、上、下、左、右、前、后皆不離虛實,動靜無間,所謂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陽動陰也動,陰動陽也動。練拳行功要懂此理。心身并練,道技兼修;道為陰技為陽,陽是陰極所生,松靜下沉為陰,是守化為基本,不可用自力強取。輕如泰山穩(wěn)固,不變以應萬變之理。拳祖說:“道體為本,技用末事也”。所以先學到舍己從人,方得隨心所欲。攻守兩字,先得法練到虛靜,然后守必固、攻必取,皆從自然,而能得者為上乘。推手練到不丟不頂,不離不抗。推手程度則先判功架松沉,可得貼勁然后產生化勁、蓄勁,到了不化自化,不發(fā)自發(fā)之境界。
今日世界科技發(fā)達,物質文明日趨進步,生活緊張,商業(yè)競爭,精神欠安寧,所以多患都市通病。太極拳這古老的運動,普遍受到國際人士所喜愛,練太極拳是那么普及大眾化,并沒有什么秘訣,平等公開,人人可練。但練習者患拳弊殊多。有幾個原則習拳者應遵循:①要尊師重道。②為人誠實無欺。③練功架應慎思覺察。④ 要按部就班,不可求多求速成。⑤要虛心恒練。⑥要肯照上述自修法。選擇名師指導,千金易求,名師難求,有了名師,練習要合方法,如此沒有不成功之理也。
(13) 、練武者重武德尤須尊師重道嗎
現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仁義道德漸淪沒。昔日練武者崇尚武德,尤重尊師重道。但今非昔比,多少學子羽毛未豐便欲高飛,為求自己名利卻忘了恩師費盡心血栽培,甚或違背良心欺師滅祖,既不明尊師重道,更不懂飲水思源,烏鴉尚知反哺之恩,人何其不如?不通理不明做人原則何能立身處世?何以心安理得?騙得了一時騙不了永久。為此維護師道以正人心。凡是同道,人人有責,應以此為共同目標,培養(yǎng)學員德育仁心以振頹風,共衛(wèi)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