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是一種很常見的蔬菜,在日常飲食中很受歡迎,很多人都喜歡吃。那么你知道西葫蘆有哪些營養(yǎng)價值嗎?你知道西葫蘆的食用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今天小編就向大家介紹西葫蘆的吃法以及好處,趕緊來看看吧!
目錄
1、西葫蘆的介紹 2、西葫蘆的營養(yǎng)價值
西葫蘆的介紹
西葫蘆是一種很常見的蔬菜,我們在超市或者菜市場都會看到它的身影,一年四季都有的,所以對于西葫蘆我們并不陌生。
西葫蘆為一年生蔓生草本,有矮生、半蔓生、蔓生三大品系。多數(shù)品種主蔓優(yōu)勢明顯,側(cè)蔓少而弱。莖粗壯,圓柱狀,具白色的短剛毛。莖有棱溝,有短剛毛和半透明的糙毛。
西葫蘆的肉質(zhì)非常水嫩,吃起了爽口鮮美,是一種非常好吃的蔬菜。同時它還有很多食用功效,是一種很難得的食物哦!
光照強度要求適中,較能耐弱光,但光照不足時易引起徒長。光周期方面屬短日照植物,長日照條件上有利于莖葉生長,短日照條件下結(jié)瓜期較早。
西葫蘆喜濕潤,不耐干旱,特別是在結(jié)瓜期土壤應(yīng)保持濕潤,才能獲得高產(chǎn)。高溫干旱條件下易發(fā)生病毒病;但高溫高濕也易造成白粉病。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砂土、壤土、黏土均可栽培,土層深厚的壤土易獲高產(chǎn)。
西葫蘆的原產(chǎn)地其實并不是我們國家,它是由印度引進來的一種蔬菜,但是在我們國家各地都有西葫蘆的種植,是一種適應(yīng)性很強的蔬菜。
西葫蘆綿腐病是由鞭毛菌亞門瓜果腐霉菌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遇適宜條件萌發(fā),產(chǎn)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后在病殘體上產(chǎn)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侵害果實,后在病組織里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層內(nèi),雨后或濕度大,病菌迅速增多,土溫低、濕度大利于發(fā)病。
西葫蘆中還有珠瓜和攪瓜兩個變種。珠瓜生長發(fā)育近似南瓜,植株生長勢強,株型矮生、直立、開放。果實圓球形,果皮深綠光亮,帶灰綠斑點。果實生長發(fā)育快,生長期短,花后5~7天單瓜重可達300克。一株同時可結(jié)3個商品瓜,每株坐果數(shù)和采果數(shù)都較多,連續(xù)結(jié)瓜性能好。栽培上需肥、需水量大。
攪瓜是西葫蘆的又一變種。我國山東、河北等地均有種植。該品種植株生長勢強,葉片小,缺刻深,果實橢圓形,單瓜重0.7~1千克。成熟瓜表皮深黃色、淺黃色,也有底色橙黃,間有深褐色縱條紋的。瓜肉較厚,淺黃色,瓜肉組織呈纖維狀。多以老瓜供食,一般將整瓜煮或蒸熟后,橫切開,瓜肉用筷子一攪即成粉絲狀或海蜇皮狀,涼拌即可食用,故稱攪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