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導(dǎo)建議
我們假設(shè)孩子向媽媽要錢買飲料喝,而媽媽覺得飲料不衛(wèi)生、不同意買為例。媽媽開始講道理,說路邊飲料沒有營養(yǎng),屬于三無產(chǎn)品;可孩子聽不進去,還在鬧,媽媽被他鬧煩了,于是開始責(zé)備他;孩子還是不聽,媽媽后動手打了孩子。孩子不服氣,開始摔東西,甚至打媽媽。也就是說,媽媽的應(yīng)對方式并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點起了孩子的怒火,使孩子更加囂張。
其實在這里,媽媽并沒有真正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也沒有用恰當(dāng)?shù)姆椒▉響?yīng)對。我們可以這樣來做:
肯定孩子的需求是一種需要
如果孩子自身的角度想,他所有的需求都應(yīng)該是正當(dāng)?shù)?。因為他不明白為什么不可以買,他只是需要滿足自己的口欲?;蛘哒f他雖明白也不去理睬這些道理,他只想滿足自己的欲望。滿足,在這里成為暫時的快樂。
媽媽可以平靜而不帶情緒地和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很想喝這種飲料,但是這種飲料不衛(wèi)生。”然后問問孩子,是否可換成吃別的東西。如果孩子同意,則滿足他;如果孩子堅持要那種飲料,則進入下一步——
堅持原則和底線,絕不讓步
道理給孩子講了,如果還是不聽,又哭又鬧,還摔東西,媽媽就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媽媽認(rèn)為這飲料不能買就是不能買。不管你怎么鬧都是沒有用的。”說完這話就走開,去做自己的事。說的時候口氣要平靜,要堅決,讓孩子感受到這里面的力量。這是冷應(yīng)對。
很多孩子之所以要堅持鬧,就是因為知道了鬧有效果——你要是不滿足我,我就摔東西,我就撒野,我就搗亂l父母千萬不要上他的圈套,因為你一讓步他就贏了,下次得寸進尺。一旦形成這種互動模式終會讓孩子下次如法炮制。如果這一次你堅守住了,那么教育也有了效果。下次孩子就明白了:這樣的事媽媽不會讓步的,我怎么鬧也沒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