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看完中醫(yī)的人一般都會(huì)拎著大包小包的中藥,但是可能真正會(huì)自己煎藥的可能沒多少,有些煎藥的禁忌可能也不知道,下面為大家講解一下一些中藥的煎煮法。
不可不知的中藥的煎煮法
某些中藥因質(zhì)地的原因,煎法比較特殊,若不正確操作會(huì)影響藥效的發(fā)揮,需加以注意。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燉、另煎、烊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
特殊的煎制,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燉、另煎、烊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
先煎:
介殼類和礦物類藥物,如龍骨、牡蠣等,應(yīng)打碎先煎20―30分鐘,再放其他藥物。
后下:
氣味芳香的藥物宜后下,即在其他藥物煎沸5―10分鐘后放入,以防有效成分揮發(fā)。如:薄荷、青蒿、砂仁等。
包煎:
粉末、黏性及伴有絨毛的藥物宜包煎,即先用紗布包好,再放入砂鍋中煎制。例如:旋覆花中有管毛,服用后吸附食管會(huì)引起嘔吐;枇杷葉含有絨毛,可導(dǎo)致過敏或刺激咽喉;車前子,顆粒細(xì)小,容易沉底煳鍋,均應(yīng)包煎。其他還包括秫米、灶心土、滑石等礦土及糞石類。
另燉或另煎:
某些貴重藥物,如人參、西洋參、羚羊角、鹿茸等,應(yīng)單獨(dú)燉或煎2―3小時(shí),還可以放入陶碗中加水入籠屜蒸,以防止有效成分被吸附、丟失??蓡为?dú)服用,也可同其他藥混服。
烊化:
膠質(zhì)、黏性大,又容易溶解的藥物,與其他藥物一起煎制容易焦化,應(yīng)該在溫水中慢慢攪拌,待溶化后,與煎好的藥液混合服用。例如阿膠、龜板膠、鹿茸膠、虎骨膠、飴糖等。
泡服:
有些用量少、有效成分容易溶出的藥物,可用少量開水或煮好的藥液浸泡,半小時(shí)后,去渣服用。如藏紅花、胖大海、番瀉葉等。
沖服:
某些研成細(xì)粉或制成散劑的藥物,需沖服。如:珍珠、牛黃、朱砂、琥珀、硼砂、玄明粉、三七、猴棗,以及一些液體藥物,如竹瀝水、生姜汁、藕汁,還有一些成藥,如紫雪散、蛇膽陳皮末、止咳糖漿等。
煎湯代水某些藥物,應(yīng)在煎好后去掉藥渣,再用液體煎其余藥物,發(fā)揮輔助作用。例如玉米須,具有利尿、降血糖的作用;還有灶心土,由于吸收了柴草的藥效,可以使藥性變得溫和,具有溫中止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