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花是一味傳統(tǒng)的中藥材,在中醫(yī)治療疾病的發(fā)展歷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凌霄花的作用在臨床應(yīng)用得到了廣泛的使用,下面三九養(yǎng)生堂的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凌霄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以及凌霄花的方劑制劑都有哪些。
目錄
凌霄花的簡介
凌霄花屬于紫葳科攀援藤本草植物。
分布于中國中部,性喜溫暖濕潤、有陽光的環(huán)境,稍耐蔭。
借氣生根攀援它物向上生長,羽狀復(fù)葉,小葉卵形,邊緣有鋸齒,花鮮紅色,花冠漏斗形,結(jié)蒴果,喜歡排水良好土壤,較耐水濕、并有一定的耐鹽堿能力。
有藥用價值,有行血去瘀、涼血祛風(fēng)的功效,也具觀賞價值。
凌霄早在春秋時期的《詩經(jīng)》里就有記載,當(dāng)時人們稱之為陵苕,“苕之華,蕓其貴矣”說的就是凌霄。
凌霄花之名始見于《唐本草》,該書在“紫蔚”項下曰:“此即凌霄花也,及莖、葉具用。”
形態(tài)特征
半灌木,莖直立,高50到300厘米,粗6到20毫米,多分枝,被短柔毛與腺毛,老時漸變無毛,幼枝帶紅色。
葉對生,卵形或狹卵形,長3到9厘米,寬2.5到5厘米,中部的較大,先端漸尖,基部淺心形或鈍圓,邊緣具遠(yuǎn)離的淺齒或齒突,脈常帶紅色,側(cè)脈6-11對,在近邊緣環(huán)結(jié),兩面尤下面脈上被短柔毛,葉柄長2-3.5厘米,常帶紅色,被短柔毛與腺毛,托葉狹卵形至鉆形,長約1.5毫米,早落。
花兩性,單一,稀成對生于莖枝頂葉腋,下垂,花梗纖細(xì),淡綠色或帶紅色,長3-7厘米,花管紅色,筒狀,上部較大,長1-2厘米,徑3-5毫米,連同花梗疏被短柔毛與腺毛,萼片4,紅色,長圓狀或三角狀披針形,長2-3厘米,寬4-8毫米,先端漸狹,開放時反折。
花瓣色多變,紫紅色,紅色、粉紅、白色,排成覆瓦狀,寬倒卵形,長1-2.2厘米,先端微凹,雄蕊8,外輪的較長,花絲紅色,伸出花管外的長1.8-3厘米,花藥紫紅色,長圓形,長2-3毫米,徑約1毫米,花粉粉紅色,子房倒卵狀長圓形,長5-6毫米,徑3-4毫米,疏被柔毛與腺毛,4室,每室有多數(shù)胚珠,花柱紅色,長4-5厘米,基部圍以綠色的淺杯狀花盤,柱頭棍棒狀,褐色,長約3毫米,徑約1.5毫米,頂端4淺裂。
果紫紅色,倒卵狀長圓形,長約1厘米。
花期4-12月。
生長習(xí)性
喜涼爽濕潤環(huán)境,怕高溫和強(qiáng)光,以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壤為宜,冬季要求溫暖濕潤、陽光 充足、空氣流通,夏季要求高燥、涼爽及 半陰條件。
忌酷暑悶熱及雨淋日曬。生長適溫15--25℃。冬季溫度不低度于5℃。夏季溫度達(dá)30℃時生長極為緩慢,35℃ 時大批枯萎死亡。宜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良好的肥沃砂壤土。
氣溫達(dá)30℃時,生長明顯較差,呈半休眠狀態(tài),在35℃以上,枝葉枯萎,甚至死亡。冬季溫室低溫度應(yīng)保持10℃,在5℃的低溫下,易受凍害,生長室溫為10-25℃,要求有較高的空氣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