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的名家論述
1、《湯液本草》:縮砂,與白檀、豆蔻為使則入肺,與人參、益智為使則入脾,與黃柏、茯苓為使則入腎,與赤、白石脂為使則入大、小腸。
2、《綱目》:按韓矛《醫(yī)通》云:腎惡燥,以辛潤之,縮砂仁之辛,以潤腎燥。
又云:縮砂主醒脾調(diào)胃,引諸藥歸宿丹田,故補腎藥用同地黃丸蒸,取其達下之旨也。
3、《本草經(jīng)疏》:縮砂蜜,辛能散,又能潤,溫能和暢通達。
虛勞冷瀉,脾腎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虛也,赤白滯下,胃與大腸因虛而濕熱與積滯客之所成也。
辛以潤腎,故使氣下行,兼溫則脾胃之氣皆和,和則冷瀉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滯下自愈,氣下則氣得歸元,故腹中虛痛自己也。
縮砂蜜,氣味辛溫而芬芳,香氣入脾,辛能潤腎,故為開脾胃之要藥,和中氣之正品,若兼腎虛,氣不歸元,非此為向?qū)Р粷?/p>
本非肺經(jīng)藥,今亦有用之于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氣不得舒,以致咳逆之證,若咳嗽多緣肺熱,此藥即不應(yīng)用矣。
4、《本草匯言》:砂仁,溫中和氣之藥也。
若上焦之氣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氣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氣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捷。
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蓋氣結(jié)則痛,氣逆則胎動不安,此藥辛香而竄,沈則施曰:砂仁溫辛香散,止嘔通膈,達上氣也,安胎消脹,達中氣也,止瀉痢、定奔豚,達下氣也。與木香同用,治氣病尤速。
5、《藥品化義》:砂仁,辛散苦降,氣味俱厚。
主散結(jié)導滯,行氣下氣,取其香氣能和五臟,隨所引藥通行諸經(jīng)。
若嘔吐惡心,寒濕冷瀉,腹中虛痛,以此溫中調(diào)氣,若脾虛飽悶,宿食不消,酒毒傷胃,以此散滯化氣,若胎氣腹痛,惡阻食少,胎脹不安,以此運行和氣。
6、《本草新編》:砂仁,止可為佐使,以行滯氣,所用不可過多,用之補虛丸中絕佳,能輔諸補藥,行氣血于不滯也。
補藥味重,非佐之消食之藥,未免過于滋益,反恐難于開胃,入之砂仁,以蘇其脾胃之氣,則補藥尤能消化,而生精生氣,更易之也。
砂仁止入脾,而不入腎,引補腎藥入于脾中則可,謂諸補藥必借砂仁,引其由脾以入腎,則不可也。
《神農(nóng)本草》井未言其入腎,不過說主虛勞冷瀉耳。
夫冷瀉有專屬乎脾者,何可謂脾寒俱是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