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的藥用價值
竹筍,不僅有很好的保健價值,而且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我國勞動人民很早就把竹筍作為藥物。
據(jù)唐代名醫(yī)孫思邈《千金要方》記載:竹筍味甘、微寒、無毒、生消渴、利水道、益氣力、可久食。竹筍還具有清肺、化熱、消疾、爽胃、助消化、除積食、防便秘的功效。
對于浮腫、腹水、急性腎炎、哮喘以及糖尿病、高血壓等也有一定的療效。民間相傳,常吃筍燒肉可以滋陰益氣,常吃麻油附筍可以消食化痰,用淡竹筍燒湯可以消痰除熱也可以治療頭風病等,但對患有胃病的人還是少食為好。
竹筍中富含大量富有活性的粗纖維素,常吃竹筍不僅能促進腸壁的蠕動,增進消化腺的分泌、去積食防便秘,促排泄。
而且把胃腸中有毒的物質吸附帶走,減少有毒物質的積留和吸收,防止胃腸中形癥和胃腸癌癥的發(fā)生,而且對肥胖癥患者能起到減肥作用。
近日本科學家發(fā)現(xiàn)竹筍中含有酪氨酸和維律素E以及Se、Ge等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功能的微量元素。
我國人民早在2500多年前就對竹筍不同部位的藥用價值與藥理作用加以區(qū)別和分析。我國早的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就作了詳細描述。
《本草綱目》更進一步闡述了竹筍的藥用功能、方劑以及氣味、主治、附錄、釋名等。
可以說竹子不僅全身都是寶,而全身都是藥。特別是竹筍、竹葉、竹茹、竹瀝、竹根、竹實、竹蘇等都有保健價值和藥用價值。
并經過長期驗證實踐和辨證施治,組合了成百上千種方劑和驗方、秘方、偏方、單方乃至土方。其中有不少方劑成為歷代皇家的宮庭秘方、驗方。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竹筍的綜合利用率將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