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shù)里面無論是招式,還是其中的內(nèi)功心法,都是非常值得人們?nèi)W習的,這一點不可否認,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領(lǐng)域,都會應用到一些武術(shù)精髓的原因之一了,,它的效果的確是非常強大的。
在動中,招式的變化,沒有心意的冷靜,便沒有高度的殺傷力;沒有氣勁的運用,只有手足舞蹈,那就成了<樣板武術(shù)>或是<舞術(shù)>、花拳繡腿,不值識者一笑。在定靜中,求氣機之焙煉發(fā)動,仍須在心思清靜的前提下,使其身體健全,而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磿r下為賺錢求名之輩,動輒提倡某某<氣功>速成,從數(shù)月、數(shù)日,到立刻即有感應,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這種人,不管是出自無知或爭利,實為中國武術(shù)的罪人。
真正的中國武術(shù),求靜的工夫乃是孟子所說<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思,和<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道理一致。而不論是養(yǎng)心、煉氣,中國五千年來圣賢心傳,所傳的就是這個。談道統(tǒng),論正統(tǒng),舍此其誰?這步工夫,加上拳法、義理的融合,不論是向<武>或<文>的方面發(fā)展,自然就形成一個人的氣勢、氣概或氣節(jié)了。比如,義理上,培養(yǎng)忠烈思想的,自然具有一種壯烈氣勢,如武圣關(guān)公即是;胸中正直不屈的,自有一股正氣,如<正氣歌>之文天祥;飄逸之氣,如好劍術(shù)的詩仙李白;毫雄之氣,如楚霸王項羽;忠義之氣,如<還我河山>的岳武穆等。
這些歷史上垂名后世的英雄秀士,雖不以武道的成就揚名于世,但實際上,他們的武功文采,卻都是植根在武道的焙煉上,才得以氣雄萬人,雄距一世,在青史上留下不朽的榜樣。然而,凡夫俗子不知道這步工夫的厲害和寶貴,所以一生終是懵懵無知,和草木同生死罷了。雖然,不必每一個習武者都有這些成就,但是,起碼的大原則,大目標是不能錯的。
尤其是身上負有責任的政府主管,社會團體的領(lǐng)導者,這些人主宰了一代風氣的轉(zhuǎn)變,在觀念上更不能有所偏差。因為你提倡什么,社會大眾缺乏辨識能力,多半就會跟著走,蔚成潮流;這不是很嚴重,很需要慎重思考的事嗎?
中國的哲學思想,所強調(diào)<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可說是放諸四海皆準,顛撲不破的道理了。問題是為什么來修身呢?近三十幾年來,提倡文化復興,民俗技藝的人,不遺余力地大聲疾呼,動用大筆經(jīng)費。前者把孔孟的大道理搬來挪去,要人這樣那樣,要仁要義,要孝要悌,卻叫人不知從何下手?不知如何循階而達?好比稚童大呼要上天摘月亮一般,徒然空言罷了,無甚益處。
至于民俗技藝呢?則視其為文化遺產(chǎn),在學校,社會大力擴展捏面人,踢毽子,魁壘戲,摔泥巴。我倒不是否定這些游戲的價值,只是說,中華文化就是這些雕蟲小技,就未免大荒唐了!難道從前岳飛,關(guān)公是靠這些培養(yǎng)成功的嗎?這真是天大的笑話!而這些居然是政府文化部門推行的主要內(nèi)容呢!!
諸君,中國文化講究天人合一,認為那是極高超的境界了。在武道修習中,這是有法可循,一點也不玄的。武術(shù)中,講人為本。人之一身分為頭部,身軀,腿足,為天地人三盤。上盤吸收天然空氣,下盤擇取地理靈氣,中盤保存人初元氣,是天地人一氣貫通的。所以人生天地之間,一呼一吸,無時不與天地連;
一動一靜,無時不與天地合。一個對武術(shù)有深刻體認及造詣深厚的人,明白人和天地萬物相存的利害關(guān)系,就能夠身受其利,而不受其害;能夠吸收到天地萬物的好處,而避免它的害處。所以說,中國武術(shù)有奪天地造化,參萬物化育的工夫。古人所謂參天地,贊化物的理想,才不致淪為唱高調(diào),而是確確實實可以循序漸進,一步步達成的。
中國所以主張<文武合一>,是理論、實踐并重的教育,只有在這個根基上才能落實。綜觀歷朝歷代,專做文章理論,而不修心養(yǎng)氣的,常常流于空言高論。這個現(xiàn)象,在今天還是存在著!因此,武道是包括儒家思想、道家精神、釋家修養(yǎng)。一門高深的武術(shù),必然具備有完整的修煉方法。
從站樁定式起,生理的調(diào)整、內(nèi)心的修煉、血氣的培養(yǎng)、力勁的運化、拳法器械的應用,乃至于兵法戰(zhàn)略等等,才算得上通盤完全。雖然各門各派特色不同,然而其注重心意、氣勁之鍛煉;氣勢、境界之培養(yǎng),應無二致。而且唯有理論和實踐、默悟和修煉并重,這種武道的教育,才較有可能造就出一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富貴不淫、有節(jié)操的大丈夫。我們現(xiàn)在要復興中華文化,要重健中華雄風,除了這個武道的教育外,恐怕是別無他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