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地耳為藍(lán)藻門念珠藻科植物葛仙米(Nostoscommunevauch)的藻體,又名地木耳、地見皮、地踏菜。地耳在全世界都有分布,適應(yīng)性很強(qiáng)。
色味形俱佳,口感甚佳。似木耳之脆,但比木耳更嫩;如粉皮之軟,但比粉皮為脆,潤而不滯,滑而不膩,有一種特有的爽適感。食用方法很多,可炒食、涼拌、餾、燴、作羹等。
地耳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豐富的野生美味。它含蛋白質(zhì)、糖類、礦物質(zhì)、維生素、藍(lán)藻素及鈣、磷、鐵等各種營養(yǎng)成分。
尤其含鈣特多,每500克含鈣2000多毫克,在蔬萊中極為少見;含蛋白質(zhì)高于黃豆卜碳水化合物高于許多蔬菜,提供的熱量也相當(dāng)可觀,1個成年人1天需熱量3000多卡,吃1公斤鮮地耳即可滿足需要。
此外,還含有肝糖等成分。在營養(yǎng)價值方面,它同木耳、發(fā)菜不相上下,比木耳甚至更強(qiáng)一些。地耳的利用前景廣闊,現(xiàn)代科學(xué)工作者,還在探索其在宇航食品中的價值。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quán)歸四川網(wǎng)絡(luò)廣播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
食用價值
在食用菌王國,地耳雖沒有黑木耳、銀耳那樣名貴,然而古往今來,它是人們特別是鄉(xiāng)間人喜愛的美食,堪稱席上奇饌。
它味鮮,有特殊的香味。地耳入饌,可以涼拌、熱炒、熘燴、作湯、作餡,可葷可素,味道均佳。地耳以雞湯下食,滑脆鮮美,味佳甘香,為山蔬第一;以精豬肉烹炒,鮮透齒頰,滿口生香,尤其用雞湯氽之,更是味蓋參湯。
的“陜西四色包子”,就是用豬肉、大油、白糖和地耳四種佐料作餡。歷來與天津狗不理包子。
上海水煎包、揚州蟹黃包子并駕齊名的“陜西地軟包子”,里面的餡,就是以地耳為主料,配以豆腐、大蔥、加香油、姜末、花椒及鹽、味精做成的。陜西傳統(tǒng)名菜“醪糟醅燴葛仙米”,就是用地耳與醪糟醅燴成的,它曾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佳肴。
地耳還是平民代糧渡荒的恩物。清代王磐編纂的《野菜譜》中,收錄了滑浩一首歌詞《地踏菜》曰: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
莊前阿婆呼阿翁,相攜兒女去匆匆。須臾采得青滿籠,還家飽食忘歲兇。”這首歌謠記述了地耳救荒的情景。可見,地耳自古以來,就是饑年重要渡荒的天然野蔬,不知拯救了多少勞苦大眾,是大自然恩賜之寶,它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地耳還含有固氮酶和葉綠素,能將空氣中的游離氮素,固定成為農(nóng)作物氮素以吸收的有機(jī)氮;固氮酶死后的遺骸又能迅速分解,釋放出大量的氮,大大提高土壤肥力,地耳真可謂功勞不小。
宜忌人群
宜食
地耳適宜高血壓、頭昏頭痛的病人與丹毒或皮膚紅斑赤熱者以及夜盲癥、目赤紅腫者食用;此外,宜與生姜同食。
忌食
平素脾胃虛寒,腹瀉便溏的病人不可食用;婦女產(chǎn)后、寒性痛經(jīng)以及女性月經(jīng)來潮期間不宜食用。
地耳的食用方法
1.肝熱目赤、雙目腫痛:干地耳、野菊花各15克,蒲公英30克,加清水適量,煮湯飲服,每天2次,連飲數(shù)日。
2.夜盲癥:地耳適量,清水洗凈,隨意作菜常吃。
3.久痢脫肛:鮮地耳60克清水洗凈,用白糖適量浸泡,取汁內(nèi)服。
4.肝血虛少、目昏眼花、夜盲等癥:每次用鮮地耳60-120克(干品10-30克),瘦豬肉200克,切成小塊,加適量食油、醬油、食鹽等調(diào)味品,煮成菜食,時時服食。
5.燒、燙傷:地耳焙干研末,菜油調(diào)搽患處。
6.子宮脫垂、陽痿遺精、白帶:鮮地耳100克,韭菜250克,共炒,調(diào)味,食用。
7.身體虛弱:鮮地耳100克,熟豬肉丁、油炸花生米各50克,將地耳洗凈,入沸水鍋焯透,撈出瀝干水,放入盤內(nèi),加入熟豬肉丁、花生米,再放入醬油、味精、精鹽、調(diào)味,后淋上麻油,作為涼拌菜食用。
8.便秘、陽虛干咳:鮮地耳200克,豬肉15克,加入適量清水,文火煮熟,食之。
9.皮疹、丹毒:鮮地耳搗汁頻涂患處,保持濕潤。潰爛瘡口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