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論證治療偏頭痛
1.肝陽(yáng)型
主癥:頭疼而眩,心煩易怒,夜臥不寧,或兼脅疼,口苦面紅,舌紅,苔薄黃,脈弦。
治法:平肝潛陽(yáng)。
2.痰濁型
主癥:頭疼昏蒙,胸脘腹悶,嘔惡痰涎,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
3.瘀血型
主癥:頭疼經(jīng)久不愈,疼處固定不移,如錐刺,或有頭部外傷史,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xì)澀。
治法:活血化瘀。
針灸療法
1.體針
(1)肝陽(yáng)型
取穴:首選穴:太沖、太陽(yáng)、風(fēng)池、肝俞。
備用穴:瞳子髎、足臨泣、外關(guān)、絕骨、太溪。
方法:首選穴與備用穴分成二組,每日或隔日一組輪流針刺,再用法,留針半小時(shí)。10次為1療程。
(2)痰濕型
取穴:首選穴:頭維、印堂、風(fēng)池、脾俞。
備用穴:豐隆、足三里、中脘、內(nèi)關(guān)。
方法:首選穴與備用穴分成二組,每日或隔日一組輪流針刺,用瀉法,留針半小時(shí)。10次為1療程。
(3)瘀血型
取穴:首選穴:頭部壓疼點(diǎn)、膈俞、太陽(yáng)、風(fēng)池。
備用穴:大椎、血海、合谷、角孫。
方法:首選穴與備用穴分成二組,每日或隔日一組輪流針刺,用瀉法,留針半小時(shí)。10次為1療程。
2.耳針
取穴:額、枕、皮質(zhì)下、神門(mén)。
方法:每回取2~3對(duì)穴,每天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