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運動中,橫臥水面、翻身站立、停頓、緩慢下沉、回升、進入平衡等過程中,浮漂是由動到靜的過程,稱之為“動-靜階段”;打破平衡,浮漂則是由靜到動的過程,稱之為“靜-動階段”。
釣魚餌料在釣魚中式非常重要的,直接影響釣魚的后結果的,英雌我們要好好使用它,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在臺釣時魚餌的議些使用特點吧!
臺釣魚餌的使用特點
1.誘餌、釣餌不分
傳統(tǒng)釣法使用的餌料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先向水中垂釣處投放誘餌。通常用“打窩器”或用手拋。投放的是粗糙型餌料(以顆粒形狀為主、粉狀物質為次)。其作用是通過餌料的氣味、顏色將魚兒吸引到垂釣處。然后再在鉤上掛食餌,供魚兒吞食。臺釣中則把這兩個步驟合二為一,既是釣餌又是誘餌。
這種餌料既起到誘魚的作用,也是釣魚的、供魚兒吞食的餌料。臺釣中的魚餌多為粉狀。揉成小團后掛上魚鉤,亦可掛上蚯蚓、蛆等昆蟲。粉團的軟硬亦有不同,在剛開始垂釣時應和制偏軟的,這樣溶水快,可充當誘餌吸引附近魚群前來。垂釣一段時間后,應選用稍硬的粉團,這樣保持持久,利于魚兒吞鉤。根據水的深淺、魚咬鉤的快慢等因素加以考慮,一般要求入水沉底后1分鐘之內溶化為好。
誘魚的辦法是先用較大的餌料捏在鉛皮座上,拋至釣點后,向內拉回30-50厘米,再揚竿,如此連續(xù)四五次。再將比釣餌稍大一點的餌料掛在兩只鉤上,連續(xù)拋十次左右,使餌逐一垂地,這樣窩子便已形成。再將雙鉤掛上餌料,拋向窩中,雙鉤上的餌料往往其中一個鉤的餌脫落,起誘魚的作用,而另一只鉤上的餌起到釣魚的作用,浮漂稍有動作立即提竿,反復幾次使魚變得急躁,且魚兒越聚越多,便可正式垂釣。
臺釣使用的魚餌好在商店購買,因為臺釣對魚餌要求高,需專門配備,對于不同的魚種,需各自具備香、腥甚至甜味。而拉餌或搓餌時用的粉狀魚餌,在釣點使用時需垂釣者自己揉捏,可捏成球形、圓錐形、圓柱形等。不論制成何種形狀,需要符合這樣一些原則。
(1)魚餌的大小要合適,需與浮、墜等浮力合理配比;大小一般體積可似黃豆大小或稍大一點。也有人上下兩個鉤用餌大小不一,或下鉤餌小、上鉤餌大,或下鉤餌大、上鉤餌小,各有千秋。但必須注意,不論采用何種裝餌方法,都必須在調整浮漂時即確定,以便調整好調目與釣目,使垂釣時正確反映魚鉤在水下的狀況與魚咬鉤的情況。
(2)軟硬要合適,水與餌的比例約為1:1,揉搓成小團后在空氣中放置4-6分鐘吸收空氣后再使用。
(3)鉤尖應在魚餌正中,鉤底應與餌持平。
(4)不能使用和制太久的粉團。尤其夏天粉團在空氣中發(fā)酵很快,應當場炮制及使用。
2.餌料使用的技術要求較高
臺釣法的餌料是以粉狀為主,顆粒狀為次,這是由使用方法所決定的。掛到鉤上的餌料必須是團狀,有一定黏性。但黏性要適度,太黏了,餌料人水不能化開,魚兒觸及不到魚鉤。臺釣法要求餌料人水在1-2分鐘之內霧化。沒黏性,顆粒狀的成分多了,可能就
除了魚餌的黏稠、松散度要求適當外,釣餌使用時團粒的大小也必須得當。臺釣中鉤、線入水后,鉛墜是懸著的,浮漂在水面以上露出的是“四目”,鉤上掛餌后,浮漂下沉一些,水面以上露出“二目”,也就是說,兩個鉤上的兩團魚餌的重量應使浮漂下沉“二目”。魚餌團大了,浮漂會沉入水中,顯不出“二目”;魚餌團小了,水面上的浮漂可能是“三目”“四目”。因此說,揉捏魚餌團粒的大小,是個“技術活”。熟練者,能在3秒鐘捏一個大小適度的餌團,靠的是“熟能生巧。
臺釣對餌的大小控制有兩種方法可供選用:①每粒餌在水中的重量等于漂尖下沉一目產生的浮力,任一鉤無餌,漂尖都會上浮。②每粒的重量都超過整個漂尖入水產生的浮力,這種情況由于餌大。上大魚的機會多,但施釣時雙鉤均觸水底,雙鉤均無餌時漂尖才上浮。
釣魚好處
一、提高反應能力。釣魚的關鍵就在于觀察魚漂和及時提竿。初學釣魚的朋友,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練習才能得心應手,這可以鍛煉人的反應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腦細胞的靈活性。
二、保護和恢復視力。眼科醫(yī)生經常會說:常看遠方,常看綠色,視力就不易減退。一般讀書看報的時候,多數情況下是在40厘米左右的近距離用眼,再加上看電視對目力的損害,還有人需要經常對著電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視力很容易下降。而釣魚主要就是看幾米或者幾十米之處綠水中的浮漂,經常釣魚,既看遠處,又看綠水,能對視力具有保護和恢復作用。
結語:釣魚的受歡迎不僅是因為我們可以享用釣到的魚,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釣魚的過程中可以有更好的體會,可以看看周邊的風景,可以與釣友聊聊天或是交流,這些都是可以讓我們感到快樂的。而這些也是離不開釣魚的技巧的,本文則為您介紹了臺灣釣魚技巧,喜歡臺釣的朋友可以收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