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現(xiàn)在是比較受人們歡迎的一種休閑娛樂活動,人們喜歡釣魚是因為釣魚可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是無窮的,當然這些與各種各樣的釣魚技巧是分不開的。臺灣釣魚是人們比較喜歡的一種釣魚方式,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臺釣的六大技巧以及釣魚調漂技巧與釣魚餌料的使用特點。
釣魚技巧
在眾多的釣魚方法方式中,臺灣釣魚近幾年是非常受到人們喜歡的,但是臺灣釣魚技巧也是比較多變的,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臺灣釣魚的六大技巧吧!
臺釣如何判斷鉤上仍還有餌
以調6釣2為例,當我們發(fā)現(xiàn)浮漂上升5~6目,基本上就是魚餌不復存在。有人將釣竿向后輕拉,壓水使浮標在水面上為2目,浮標若重新升上6目,說明餌料已不在,如果不再上升,說明餌料尚在,應繼續(xù)等待魚訊,伺機揚竿。而依我的經驗,則寧可在浮標上升到5目左右時及早提竿,重新上餌。有時為持續(xù)引魚,就是尚在2目,鉤上肯定雙餌都在,也不過長時間等待魚訊,而以高頻率提竿換食,“敦”出窩子,持續(xù)引魚。
臺釣釣不到魚應在哪些因素上找癥結
在當日的氣溫、水質以及釣位都正常的情況下,釣不上魚應考慮這樣幾個方面:浮標調釣是否有過靈或過鈍現(xiàn)象,魚餌是否對路,餌性是否選配合適,魚鉤、主線、子線是否配比合理,引魚是否正確充分,拋竿落點是否準確,揚竿知識是否正確。
臺釣子線的長短有何優(yōu)缺點
子線長,擺幅就大,靈敏度就搞,魚就餌時可減少受阻,上鉤率會高。子線下沉速度較為緩慢,可以充分引魚,容易被魚搶食,也會提高上鉤率。同時同樣規(guī)格的長子線與短子線,前者的拉里值相對會高一些,但是子線也不能太長,原因是容易打扣纏繞,一般情況下長對折后不要超過25厘米。而短一點的子線,在魚大開口時,著鉤較快,穩(wěn)定性也相對好一些。
臺釣時魚不開口原因有哪些
一是水溫太低或太高,二是水質不良,比如水質渾濁,水中懸浮的不溶性細顆粒附著于魚腮,其吸氧能力銳減,形同缺氧,魚群便會浮頭,自然不愛咬鉤。三是氮氣過度飽和、池底發(fā)酵導致氨氣過多或二氧化碳過剩,這些可溶性氣體都會導致氧氣不足,魚浮頭不攝食。四是魚受到意外驚嚇或捕撈,也不會攝食。
臺釣競技釣比賽中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素
臺釣競技釣比賽中可以讓魚放心咬鉤的細線小鉤配長短適中調性完美的碳素竿。在裝備相同的情況下,魚餌的配方和餌性要十分考究。除標準池外,由于光照的角度、風向以及喂魚的習慣方位各不相同,釣位也會影響到成績,一般池子的兩邊出魚都不錯。一支不吸水、不漏水、重心準確、靈敏度高、穩(wěn)定性好、漂漆醒目、漂性符合魚情的好浮漂對比賽影響也很重要。
從浮漂的動靜中推測魚兒咬鉤情況
不論哪種魚,當不同程度地接觸到餌鉤時,從浮漂的不同動靜上都能反映出來,垂釣者可以從這些動靜中了解到是哪種魚咬鉤、魚的個頭有多大、以及魚兒只是碰撞釣餌作探測、還是已經咬進口中,或是已經吞咽進嘴里等情況。
在垂釣中,對于魚兒咬鉤的各種表現(xiàn)和動作,有一些常用的習慣術語。
魚漂慢慢從水中升起時,稱之為“托漂”。托漂一般是鯽魚上鉤的反映(也有人稱托漂為“送漂”)。在托漂時,應進一步觀察漂的動靜:如托漂的速度較快,咬鉤的魚很可能是鰱魚;如托漂的速度很慢,則咬鉤的可能是草魚;而鯽魚和鯉魚如果咬鉤,則托漂的動作會顯示得不快不慢。
釣魚老手把魚漂拖入水中的現(xiàn)象稱為“黑漂”,或者叫做“吃漂”。出現(xiàn)黑漂的現(xiàn)象,很可能是有比較大的魚或比較兇猛的魚咬鉤,若黑漂入水的速度很快,咬鉤的魚很可能是肉食性魚類中很兇猛的魚種,如黑魚或鯰魚等;若是鯉魚咬鉤,魚漂進水的速度就要慢得多。
有時,在釣鉤放入窩點之后,浮漂不斷地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上下抖動,這種現(xiàn)象,釣魚屆稱之為“鬧漂”。這時被稱為“打攪的”或“小混子”在搗亂,即一些令人討厭的小蝦、小泥鰍在搶吃釣鉤上的餌食,他們的小嘴吞不下鉤,卻能把鉤上的釣餌很快吃得精光,使垂釣者不得不頻繁補餌,叫人十分惱火。遇到這樣的情況,只得換個釣點。
還有一種很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是,魚漂出現(xiàn)極為緩慢的下落,過一會兒又慢慢地上升。再過一會,又出現(xiàn)魚漂被移動了位置,移動3-5厘米之多,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移漂”。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很可能是河蝦用大爪取走釣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