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達到“沾、連、粘、隨、不丟不頂”,關鍵是”聽”勁,正確的反應是”隨”勁。聽勁是靠全身皮膚觸覺和體內的感覺,探知對方力的大小、剛柔、虛實、長短和速度,通過不斷的練習提高全身皮膚觸覺和體內感覺的靈敏性,以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意在人先。
要真正做到能夠有效走化對方的勁力,就需要隨勁。從力學的原理看隨勁的內涵,實際上就是兩力相接觸時,保持同一方向、同一速度,兩力不產生相互作用,這樣就具備了走化對方勁力的前提,加上不丟的棚勁和正確的手法,輕松走化對手的勁力就不是問題了,而且主要隨好了對方的勁,己方的”沾、連、粘”勁也就有了。
“不丟不頂”的關鍵是“松”,太極拳大的奧秘就是“松”,太極拳中的”松”是無底的。 “松”絕不是”懈”,如果在推手中把“松”變成”懈”,必然出現“丟”,但如果”松”不下來,“頂”就必然出現。要想做到不丟不頂,細致地摸索體會“棚”勁和正確的虛實轉化運用是關鍵。
四、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
“四兩撥千斤”是對太極拳”引進落空”技法的一個形容,而不是一個量化的概念。“隨”勁是引進落空的基礎,在太極推手的具體操作過程中,不但可以靠“隨”勁走化對方進攻的力,而且在”隨”的過程中抓住時機,在走化對方力的過程中適時地突然加快速度,只需用很小的力就可將對方從某一個圓的切線方向跌出,這是太極推手“乘勢借力”技擊技能的一個具體體現。
五、“采”與”捌”
“采”是習練者在推手過程中用自身單腳支點的突然變虛下墜產生的力量帶動對手,把對手沿一個豎圓或斜圓的切線方向跌出。“釆”勁從力學角度看主要是在上下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即習練者身體以自由落體狀態(tài)下墜產生的加速度乘上自身的重量而產生的力量。“捌”勁實際上就是運用了力學上的杠桿原理,即: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在實戰(zhàn)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支點的位置,以求達到佳的技擊效果,但由于“捌”勁屬于反關節(jié),在正式推手比賽中是為規(guī)則禁止使用的推手技法。
結語:太極推手是練習太極拳所必須練習的能力,太極推手的境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個人太極拳的水平,練習太極拳重在堅持不懈,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否則終究難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