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要領
1.由下勢的左仆腿接左獨立,先以左腳尖外撇,繼而上體平行前移,重心慢慢前置,左腿漸屈弓,成左弓步,先要左腿屈膝坐實,下盤穩(wěn)固,然后右腿微蹬,以右膝帶領向前上漸漸提起,不可在兩腿伸直的情況下起立。同時必須在保持上體正直的情況下,左腿漸漸起立,切忌借助上體的前傾力量。
2.要注意右腳下落變右獨立勢時,左腿必須同時落胯、屈膝下蹲。也即是說右腳的下落是隨著左腿的屈膝下蹲漸漸“送"下的,不可右腿下落而左腿依然直立。這樣才能兩腿虛實分明,勁路順達。如果獨立支撐腿僵直站煞,氣滯血淤,勁路不暢,腰腿分家,自己站立不穩(wěn),則又如何以提起之腿足,近則以膝撞擊,略遠則以足尖彈踢敵下部?又如何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呢?
3.獨立時,要虛領頂勁,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指,要氣沉丹田,意定樁穩(wěn)。頭頂項豎,立身方能中正;沉肩、垂肘、坐腕而又舒指,則可得全身完整之勁;氣沉丹田,百骸自然舒適;意定樁穩(wěn),不惟支撐八面,足當十面埋伏,而發(fā)勁之時更能專注一方。
楊式太極拳金雞獨立如日之升,全賴于蹬勁。拳論云“其根在腳",是勁起足根之謂,足有蹬勁,則下盤穩(wěn)固而扎實。
上“虛領頂勁",就是“六陽”之首,百會朝天,不偏不倚,不俯不仰,喉頭不拋。能虛領頂勁,才能“神貫頂",才能“滿身輕利”。
下足有蹬勁,就要求“足踩涌泉",即涌泉含空,掌緣著地,五趾微抓,就是俗說的“足踩太極”。能勁起腳根,則勁有根源。
上領下蹬,則有頂天立地的氣概。內(nèi)則一心,外則一身,拳彌六合。內(nèi)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外則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此外,要求做到鼻尖、指尖、足尖三尖相照,向前的方向一致。上托之手,屈肘不宜過度,如過度易使肘過分靠近胸部,失去封閉敵手或上托敵肘部的作用。支持身體重量的腿要收胯、微屈、不動如山,不要用力挺直。
左右獨立勢動作所用的“上托",是就該動作的技擊作用而設立的,實際演練時,不要為了“上托”一詞的含義而將掌心朝上,而是應該手指朝上。上托手的作用是閉敵手或托敵肘部,而獨立提膝的技擊意義是,近則以膝撞擊敵襠部,稍遠則以足踢敵襠或腹部,或提膝保護自身的襠部和腹部,皆因膝和足的用法是多變的,其攻守往往是雙向的。因而拳論有“足來提膝” “近便加膝”的說法。所以在實際的演練中足雖未踢出,但須寓有踢意。練習太極拳時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要多加的練習才能掌握其中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