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漏掉早餐。
很多人因起床晚、怕麻煩、趕時間等原因,“犧牲”掉早餐。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yī)學院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吃早餐的人胰島素水平更高,久而久之易患糖尿病。
常不吃早餐會增加患心臟病風險。于康表示,漏掉早餐也會降低工作效率。另外,還易引起皮膚干燥、起皺和貧血,誘發(fā)消化道疾病。長期不吃早餐,甚至會使膽固醇增高,易患上膽結石。因此,無論多忙,早餐不能省。建議大家好在早上7~8點吃早餐。如果吃太早,會干擾胃腸的休息。另外,早飯種類要少而精。
8.狼吞虎咽。
隨著生活節(jié)奏加快,中國人的吃飯速度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本報聯(lián)合“新浪網(wǎng)”做過一項調(diào)查顯示,4000多人中有近九成吃頓飯只花十多分鐘,一口飯就嚼兩三下。
日本大阪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吃飯速度快會導致肥胖幾率翻倍;美國南卡羅萊納醫(yī)科大學研究人員則指出,如果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會增加胃的負擔。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說,吃飯?zhí)?,不僅對食道帶來損害,還可能造成消化代謝功能紊亂,引起便秘、發(fā)胖。
健康飲食小常識
一、飯前喝湯
我國居民用餐習慣一般都是先吃飯、后喝些菜湯。西方人的用餐習慣是先喝點湯,再吃飯(面包等)。這兩種不同的用餐習慣,究竟哪一種科學、合理?從科學衛(wèi)生的觀點看,先喝點湯再吃飯比較好。因為人在感覺饑餓時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日久,容易發(fā)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就好象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準備。這樣,就會減輕對空胃的刺激,對胃的保護有一定好處。
二、站著吃飯
醫(yī)學家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勢研究表明,站立位科學,坐式次之,而下蹲位不科學。這是因為下蹲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回心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胃的血液供應。而吃飯時,恰恰是胃需要新鮮血液的時候,某些胃病可能與下蹲式就餐姿勢有關。人們吃飯時大都采用坐勢,主要是因為工作勞累,而坐勢感輕松之故。
三、吃飯說話
傳統(tǒng)習慣認為,吃飯時不宜說說笑笑,否則對消化吸收不利。而現(xiàn)在一些保健專家則認為,吃一頓午飯用30分鐘左右為宜,在此時間里邊吃邊說,可使一起進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煩惱,使腸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僅能增進食欲,還可興奮中樞神經(jīng),從而促進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腸處于佳消化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