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下藥: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fā)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10-15分鐘投入鍋內(nèi)。
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如鉤藤所含的藤堿,煎煮時間超過20分鐘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是大黃甙,但其對熱不穩(wěn)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而大黃甙瀉下作用又比甙元強,故不易久煎,多采用后下方法。
(3)包煎藥:一般是種子和各別的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nèi)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熱藥液將藥物溶化后服用。常見的藥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膠類藥物,用熱藥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會使藥液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膠類藥物也有一定的損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見的有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
(6)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后,再將藥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7)沖服,一些貴重的藥物細粉不能與群藥一起煎煮,多采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藥粉溶于藥液中服。這樣既有利于發(fā)揮藥物的作用還又可節(jié)省藥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
煎煮中藥要注意器具的選用、加水量、煎藥時間、溫度等等,煎中藥是需要耐心、細心的,想煎藥一副中藥要集中注意力,這樣才能煎出好藥。
煎中藥的小細節(jié)
細節(jié)1:手別碰藥
這是大家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買回來的中藥,大多是用紙包包著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裝。
把藥放進煎藥容器時,許多人的手會碰到中藥,殊不知,這個動作有時就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如果此時手上涂過護手霜或帶有香皂的芳香氣味,更是對中藥的一種污染。因此,好不要用手接觸中藥,應直接將其倒進容器內(nèi)。
細節(jié)2:別用鐵鍋
煎藥容器以砂鍋和陶罐為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無損的)次之;鐵鍋、銅鍋、鋁鍋和錫鍋不能用來煎藥。
專家指出:“這是因為中藥的化學成分十分復雜,由于銅鐵鋁等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活潑,易與中藥中的化學成分發(fā)生化學反應?!比玷F易與鞣質(zhì)生成鞣酸鐵,使藥液顏色加深,并會使藥液帶有鐵銹味,影響藥效的發(fā)揮;鋁與有機酸反應,形成化合物被人體吸收后蓄積在肝、腎等組織中對人體造成損害;銅器受熱易氧化生成對人體有害的銅綠。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此外,有些人還會用家里烹飪用的砂鍋煎藥,這就要注意一定要涮洗干凈,以放入清水后表面不會出現(xiàn)油花為宜。因為油脂會影響到中藥的藥效。
細節(jié)3:用蒸餾水
水質(zhì)同樣會對中藥的藥效產(chǎn)生影響。對煎藥用水,歷代名醫(yī)均有嚴格要求,如李時珍將煎藥用水就分為雨水、露水、雪水等5種,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餾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純凈,能大程度地減少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影響。
我們雖然無法像古人那樣追求水質(zhì),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使用蒸餾水或純凈水,涼白開也可以。自來水可以加熱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熱水或開水直接煎藥,要晾涼以后才可以。
總結(jié):中藥可以說是無害的治病方法之一,但煎中藥的方法同樣很重要,如果我們用了錯誤的煎藥方法,很容易就會導致藥效變差,甚至有可能會起到反效果,因此煎藥時一定要講究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