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養(yǎng)生保健意識越來越強,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養(yǎng)生保健的行列中來。養(yǎng)生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到效果的工程。那么,大家知道在冬天里要怎么進行養(yǎng)生才科學嗎?中醫(yī)養(yǎng)生中的冬季養(yǎng)生都有哪些方法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yī)養(yǎng)生中冬季養(yǎng)生的一些相關事宜吧!
現在立冬已經過去好幾天了,氣溫變得越來越低了。中醫(yī)認為,到了冬季,睡前若能泡泡腳,讓腳底變得暖暖的,不僅起到了驅寒的作用,還可以消除人體一天的疲勞,從而促進我們的睡眠。
中醫(yī)認為:“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早在幾千年前,中醫(yī)就很重視對雙腳的鍛煉和保養(yǎng),并運用泡腳按摩來防病治病。
據了解,每天若泡腳15分鐘就能發(fā)揮保健作用,頭痛等不適會明顯緩解。這是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而對感冒發(fā)熱等疾病來說,熱水泡腳還有助于退熱,緩解癥狀。如果在泡腳的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后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于降低血壓。
泡腳的應用范圍特別地廣泛,對風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以及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癥、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復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
什么時候泡腳比較合適
中醫(yī)認為,晚上9點泡腳好,因為此時泡腳后,身體熱量增加,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于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huán)。同時,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節(jié),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熱水泡腳還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泡完腳后,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的調節(jié)。泡腳后,建議不再進行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補腎效果更佳。
值得注意的是,泡腳時間不能太長,好控制在15分鐘至20分鐘。水溫也不能太高,以40℃至50℃為宜,以腳能忍受為度,才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養(yǎng)生、強身的作用。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進行泡腳的,像那些高血壓、低血壓患者就不適合進行泡腳。另外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泡腳需要特別小心,一定要把握好溫度,如果水溫過高的話,會刺激到神經,使得人體的血管擴張,血液變得更加順暢,此時就會加重了人體心臟的負擔。
中醫(yī)泡腳21個順暢經絡排寒治療方
中藥泡腳就是利用合適的中藥配方熬成中藥水來泡腳,其中的有效中藥成分在熱水的熱力幫助下,滲透進皮膚,被足部毛細血管吸收,進入人體血液循環(huán)系統,從而達到改善體質、調理身體、治療疾病的效果。
“熱水泡腳,加點中藥”是我國傳統醫(yī)學寶庫中一種優(yōu)秀的理療保健方法。
現代科研表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著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qū)(穴位),刺激這些反射區(qū),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huán),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
我國有一句古話:“中藥洗腳,勝吃補藥。” 每天若泡腳15分鐘就能發(fā)揮保健作用,如把雙腳浸入到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約15~20分鐘后頭痛會明顯緩解。這是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對于感冒發(fā)熱病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于退熱。
如果在泡腳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后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于降低血壓。并且,經常堅持中藥泡腳足療的應用范圍很廣,風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癥、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復治療等等都包括在內。因此,堅持科學的足療,尤其對于緩解現代城市人群易發(fā)的各種職業(yè)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