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重影響健康
濕氣重的環(huán)境容易影響人體健康。濕氣對人體影響在于:輕者令人疲倦乏力、無精打采、昏昏欲睡,就是所謂濕困;重者可使人出現(xiàn)明顯病癥。
常見濕熱證主要有感冒引起的濕熱證、脾胃濕熱證、膀胱濕熱證、風濕病濕熱證等。臨床常見發(fā)熱、咽痛、食欲不振、口干、胸悶、嘔吐、惡心、脘腹痞滿、頭身困重、便溏泄瀉、面黃、小便黃濁、白帶黃多、關節(jié)酸痛紅腫、屈伸不利等。
要防止?jié)駸崆忠u,須注重夏季養(yǎng)生,以下措施有助遠離濕熱困擾:一是居住環(huán)境保持干爽、通風;二是經(jīng)常鍛煉身體,增強抗?jié)駸岬哪芰?三是食用去濕熱藥膳??刹捎靡韵率朝煼健?/p>
1.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豬肉250克,熬湯,飲湯吃肉;
2.白茅根20克,車前草20克,豬肉250克,熬湯,飲湯吃肉;
3.赤小豆30克,薏苡仁30克,綠豆20克,熬湯,加糖適量,飲湯。
盤點8個壞習慣易招來濕氣
中醫(yī)認為,濕氣是“萬惡之邪”。這是因為,它從來不是某個季節(jié)、某種人的“專利”。不少人認為陰冷潮濕的地方或者夏天悶熱的桑拿天才有濕氣,其實不然,只要找到機會,干燥的秋冬季濕氣同樣容易“發(fā)威”。此外,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zhàn),總是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氣遇寒成寒濕,遇熱為濕熱,遇風則化為風濕。中國保健協(xié)會副理事長吳大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濕邪入侵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脾胃功能不好,吃什么都不香,大便黏膩,胖而無力,叫做‘內濕’;另一種則稱為‘外濕’,主要表現(xiàn)在皮膚癥狀,如痤瘡、神經(jīng)性皮炎等。”不正確的生活習慣也會讓濕氣乘虛而入,危害健康。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杜絕以下壞習慣。
睡不夠
從中醫(y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系到營養(yǎng)及水分代謝,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fā)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chǎn)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愛吃涼
中醫(y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chuàng)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y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xiàn)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xiàn)。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xiàn)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xié)調運作,加速“排濕”。
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yǎng)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fā)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穿得少
“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特別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后要及時吹干等。
不通風
一些生活細節(jié)也會導致周圍環(huán)境和身體里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里等。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結語:以上就是關于濕邪的一些相關內容的介紹了,希望所述內容可以幫到大家。中醫(yī)養(yǎng)生講究的是以內調為主,外用為輔。上面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那么多的祛除濕邪的方法,大家都記得了嗎?濕邪如果不能及時祛除,會讓我們感到很不適,還有可能引發(fā)疾病。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并且及時調理。讓我們來做個生活的有心人吧,將體內的濕邪去掉,遠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