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的醫(yī)家論述
萸肉微溫而不熱,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品,不論陰虛或陽虛,都可配用。它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收斂固澀,能補能澀,是它的又一特點。
本品經(jīng)炮制后,形如黑棗的皮,故有些地區(qū)稱作“棗皮”。由于它酸澀收斂,如內(nèi)有濕熱、小便不利者不宜應(yīng)用。
《普濟方》山茱萸丸:山茱萸、覆盆子、菟絲子、巴戟天、人參、楮實、五味子、萆薢、牛膝、桂、天雄、熟地黃治腎虛腰膝無力,小便多。
《本經(jīng)》“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
《別錄》“強陰益精,安五藏,通九竅,止小便利。”
《湯液本草》“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氣取其味酸澀以收滑也。”
《名醫(yī)別錄》“益精,安五臟”。此外,山茱萸亦治消渴癥,多與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本經(jīng)》“主心下邪惡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
《藥性論》“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止老人尿不節(jié)。”
《湯液本草》“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氣,取其味酸澀以收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