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中藥材手冊》:清肺胃熱,消郁結(jié),止喉痛。 治咽腫,鎖纏喉風(fēng),一切瘡腫,婦女血崩。
古籍考證
出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①《別錄》
“酸漿,生荊、楚川澤及人家田園中。五月采,陰干?!?/p>
?、谔蘸刖?/strong>
“酸漿,處處人家多有。葉亦可食。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黃赤色?!?/p>
③《唐本草》
“燈籠草,所在有之。八月采。枝干高三、四尺,有花,紅色,狀若燈籠,內(nèi)有子,紅色可愛。根、莖、花、葉并入藥用?!?/p>
?、堋秹粝P談》
“苦耽,即本草酸漿也。河西番界中酸漿有盈丈者?!?/p>
?、荨侗静菅芰x》
“酸漿,今天下皆有之。苗如天茄子,開小白花,結(jié)青殼,熟則深紅,殼中子大如櫻,亦紅色,櫻中復(fù)有細(xì)子,如落蘇之子,食之有青草氣。 此即苦耽也?!?/p>
⑥《綱目》
龍葵、酸漿,苗葉一樣,但龍葵莖光無毛,入秋開小白花,五出,黃蕊,結(jié)子無殼,累累數(shù)顆同梭,子有蒂蓋,生青熟紫黑。
其酸漿同時開小花,黃白色,紫心白蕊,其花如杯狀,無瓣,但有五尖,結(jié)一鈴殼,凡五棱,一枝一顆,下懸如燈籠之狀,殼中一子,狀如龍葵子,生青熟赤,以此分別,便自明白。
按《庚辛玉冊》云,燈籠草四方皆有,惟川、陜者大,葉似龍葵,嫩時可食,四、五月開花結(jié)實(shí),有四葉,盛之如燈籠,河北呼為酸漿。據(jù)此及楊慎之說,則燈籠、酸漿之為一物,尤可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