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綠與段泥的區(qū)別
對于購壺者來說沒有必要對一款泥料的來龍去脈弄的如數(shù)家珍,因為你不是為了做壺而是為了玩壺,黑貓白毛,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盡管如此,但咱們不能被忽悠,該是什么泥料,就賣什么泥料,決不能張冠李戴,糊里糊涂。以下就對看起來難以辨別的一款本山綠泥和芝麻緞泥做一個細致的辨別。
本山綠泥,產(chǎn)于黃龍山巖層和紫泥共生礦層中,古名“梨皮泥”,又被稱為“龍筋”。礦源稀少,開采困難,成形困難,比較稀少和珍貴,燒成后一般呈現(xiàn)米黃色。本山綠泥和紫泥相拼制成緞泥,這種泥料燒制溫度高,難度也高,芝麻緞是緞泥中的比較常見也比較優(yōu)秀的一款泥料。
本山綠泥底色駁雜,其中的白色顆粒、黑色顆粒在米黃底色中呈現(xiàn)融為一體的趨勢,黑色顆粒雖然居多,但是常被黃白色顆粒包圍,所以并不是很突出。因此顆粒與顆粒之間層次感不是特別明顯。并且總體上以米黃色為優(yōu)勢,好像是在各種顆粒的表面罩了一層米黃色的薄紗。影影綽綽,欲見還休,整體觀感亮麗,色澤仿佛像流水一般覆蓋在泥料表面。
而芝麻緞呢,在層次上則恰恰相反。它的底色偏白,略微暗沉,其中的黑色顆?;蛘呤瞧t色顆粒在其中非常突出顯眼,這也是因為白色顆粒比較少的緣故。使得總體上底色和顆粒的層次感比較清晰,跟本山綠泥相比則像是在暗白色薄紗之上點綴的色點。而且從深色顆粒的密度上來看,芝麻緞的黑色顆粒明顯比本山綠泥中的顆粒密度要大,顏色要突出,層次分明,芝麻緞中雖然也有白色顆粒,但是數(shù)量少、可見性低。整體芝麻緞的顏色偏白,色調(diào)清冷,觀感剛硬,不想本山綠泥那樣溫婉柔和、衷情脈脈。也因為褐色顆粒比較多而密集的緣故,芝麻緞看起來不如本山綠泥那么亮麗,但霸氣更勝。
從養(yǎng)出后的效果來看,兩種泥料就有很明顯的區(qū)別了,本山綠泥經(jīng)過養(yǎng)護之后會泛出青光,米黃底色更為明顯、柔和,溫潤如玉。而芝麻緞呢,養(yǎng)出之后,其上的顆粒會變成暗紅色,如果用普洱茶來養(yǎng)會更快更明顯,長時間后泛出的是紅光。而且本山綠泥在養(yǎng)之前之后手感都相當?shù)墓饣?,而芝麻緞則顆粒突出手感粗糙、顆粒感明顯。
本山綠泥和芝麻緞泥并沒有孰好孰壞的區(qū)別,正如筆者曾經(jīng)說過的那樣,泥料無等,喜好一心而已。所以各位朋友沒有必要去判別好壞并加以追捧,只要看自己喜不喜歡就好。畢竟紫砂是一種藝術(shù),藝術(shù)在人心,只要自己喜歡了,那還有什么可以考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