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紫砂壺的“發(fā)色”
玩紫砂壺有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就是砂壺遇熱變色——使用愈是長久、溫度愈是高,則變色愈明顯,愈光亮,愈可愛迷人。用收藏的行話來說,就是“發(fā)色”。
記得幾年前一個夏天的傍晚,散步經(jīng)過健康路邊的古玩地攤??吹揭簧皦?,邊上刻有“清泉月下細品茶”。遂上手,感覺砂質(zhì)雖粗,蓋口卻結(jié)合嚴密,認為可以。“多少錢?”“一百。”“九十行不?”“九十不掙錢,就賺你十塊錢。”掏兜,“就九十。”成交。
到家細細把玩。小漢君,橋鈕蓋。底款篆書“聽芝”。一邊刻“清泉月下細品茶”,行書,很有功底;另一邊刻竹子數(shù)桿,較為隨意。壺口周邊刻的是鐘鼎文或甲骨文,約認得“紫玉”、“月日”、“吉”幾個字,其他則不認識,也順不成句。四孔出水,一彎嘴。外表似敷了一層磚紅土,以前所未見。整體感覺做壺者功力不俗。惟顏色有一種舊黃色,像評書中描寫秦瓊胯下騎的黃驃馬那種黃,很沒精神,不怎搶眼。
投茶注水后,色顯趣味出。陽光下,竟然明艷得像喝醉了酒的漢子的紅臉。不錯,就是那種紅,還油亮亮的。
遍找有關(guān)資料,不知“聽芝”何許人也。也難怪,宜興那地兒,湮沒于時光塵埃里,不見記載的民間高手多的是。況且,砂壺之功,三分靠做工,七分在泡養(yǎng)。日久功成,定成大器。
閑來把玩,竟有一種明月下,小溪邊,竹林幽靜,清風徐來的感覺,似與高士品茶對晤。
砂壺發(fā)色的意趣,好比人之大智若愚,藏巧于拙,訥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內(nèi)華,遇時而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