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先”“重意不重形”是初學階段由用力做勢向“意領招出”過渡的思想基礎。
從一開始學拳就要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用意識引導動作上,一招一式都要以意識引領著形體的運行,從而逐步進入“招中有術”的階段。
初級階段
為“從無意到有意”,必須在松散的基礎上“意氣”才會出現(xiàn)。
意與氣是分不開的,氣必須由意領而通出,為意在先,即意在前引領內氣通出。當一“松”“散”,以意領氣通出時為意氣引催姿勢。
中級階段
由于認識到“凡此皆是意不是形”,“意”才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進入意的頻繁出現(xiàn)階段,“為從有到繁”過程。
高級階段
在“意”的頻繁出現(xiàn)中感覺到“意”的用途雖多,但彼此的顯現(xiàn)、運走皆有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表現(xiàn)出極強的共性和規(guī)律性。
在拳論中提醒學練者要注意“有意確無意、無意出走人意’的論述。
真意的流露不摻雜人為的貪心與雜念,于意想不到中自然出現(xiàn)。高級階段為“從繁到簡”過程。
太極呼吸之氣的修煉
太極拳中運用的氣非指口鼻呼吸之氣。惟有修煉到行拳時感覺不到呼吸的運行,才能真正做到內在氣息的均細勻長,此氣來自于先天,是生命之源的“真氣”,也稱“元氣”。
前輩健侯公就太極拳之氣的修煉相應地指出:練拳時要“不呼不吸”。
不呼不吸是不以呼吸二氣為念練拳,并非摒息閉氣。這樣在練拳時才不會提著氣,使氣含于胸部產(chǎn)生氣滯。
初級階段
學練內氣催姿勢時,內氣的運行往往夾雜著呼吸之氣,是以肌肉的繃張之圓來促內氣,長此練習亦得不到真的內氣。
必須要有“松散”之意的引領,意氣相融在體內周流,自己毫無覺察和感觸,而自然運行鼓蕩,故拳論中有“有氣則滯、無氣尚剛”的說法。
有氣是指有呼吸之氣的阻礙而使內氣的運行不能自然流暢“則滯”;“無氣”則是指修煉到?jīng)]有呼吸之氣的攙雜階段,才能體現(xiàn)到內氣的運行暢通無阻之剛強“尚剛”。
中級功
是內功繼“松散”進入“通” 的階段。松是縱向的而散是橫向的,“松”比較容易做到,而橫向的“散”因受身體條件的限制,有些部位不易做到,致使“松散”不能均衡,“通”也很難實現(xiàn)。
例如內氣由兩胯通向兩大腿時即受阻,無論如何也不能通達兩小腿,形成大半截練拳。
解決這一問題的奧秘是:胯圈松散,使內氣向四周通出,形成無邊無沿的胯氣圈,使雙腿亦隨之散出范圍與軀干幾乎相同的氣勢。
這樣內氣與外氣相互融通,形成內氣促使、外氣引領的一種無形動力,便可在周身上下通行無阻。
高級功
達到“身空、氣通”的境界,身空是全無身體邊緣的感覺,氣在人體任何部位都能直來直往,人體的每個毛孔都能滲入、溢出所需所棄之氣體,自身毫無察覺、更意識不到。
氣在體內外廣泛高速地交融,源源不斷地提供生命所需的元氣,使精力旺盛、氣勢充沛、一身舒適、萬法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