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如:柴胡、白芍、枳殼、厚樸、蘇子、桑白皮、地骨皮、玉蝴蝶、浙貝母、桔梗等。若見脅肋隱痛明顯者,酌加川楝子、元胡;咽干咽痛明顯者,酌加黃芩、射干;抑郁不舒,煩躁不安者,酌加知母、丹皮、山梔子。
肝胃不和、氣機上逆
此類證候多與胃-食道反流有關(guān),患者食道24小時pH監(jiān)測陽性。
臨床表現(xiàn)為干咳少痰,嗆咳不已,易于夜間發(fā)作,常伴燒心反酸,進食后尤甚,兩脅不舒,夜寐不安,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析其病因病機,乃原發(fā)于胃,后傳于肺,涉及肝氣。證屬肝胃不和,氣機升降失調(diào),肺氣上逆。
本病論治,當以肺為標,肝胃為本;止咳為標,降逆為本。故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
藥如:旋復(fù)花、代赭石、清半夏、厚樸、蘇子、郁金、炙杷葉、苦杏仁、黃連、吳茱萸、烏賊骨等。
肝陰虧虛、風搖鐘鳴
此型常見于咳嗽變異型哮喘,多于春季發(fā)病。
臨床多表現(xiàn)為咳嗽反復(fù)發(fā)作或持續(xù)不斷,常在夜間或晨起發(fā)作或加劇,以干咳為主,時有少量白粘痰,偶伴喘息、胸悶,脅肋隱痛,咽干口渴,舌紅少苔,脈弦細。
患者多為過敏素質(zhì),既往常有個人過敏史或患有過敏性疾病,如蕁麻疹、濕疹等。支氣管激發(fā)試驗或舒張試驗陽性。
辨證屬于肝之陰血虧虛,血燥生風,陰虛風動,內(nèi)風上擾,搖鐘而鳴。
治宜柔肝熄風,肅肺降逆。
藥如:烏梅、五味子、柴胡、防風、白芍、鉤藤、地龍、山萸肉、代赭石、前胡、甘草等。
總結(jié)
綜上所述,干咳作為多種急、慢性疾病過程中的一個癥狀,其病因多端,涉及臟腑多種,病情嚴重度不等,治療反應(yīng)不一,故在診治過程中,當細究其病因病機,辨別所累臟腑病位,分清標本虛實,辨證與辨病相結(jié)合,進行針對性、特異性治療,這樣才能切中肯綮,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