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再者,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對于身體的調理很有一套。實際上,按照常理,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此時,經過了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
住
有一句俗語,“早睡早起,方能養(yǎng)生”,這對于起居調養(yǎng)很重要。是因為“早臥”可調養(yǎng)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于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fā)病有一定意義。
立秋之后,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 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所以,科學的預防和保健很重要。
首先,立秋以后,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里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huán)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湯。生姜具有發(fā)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 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行
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余熱未消,處暑節(jié)氣也將在8月底接踵而來,“秋老虎”也虎視眈眈,天氣逐漸轉向干熱。特別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區(qū)仍處于炎熱之中。所以,要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此外,到了秋季還適宜多做些戶外活動,適當多些日曬,不同于盛夏只有清晨和傍晚略有一絲涼意,立秋后上午10點前可增加些室外活動。在秋季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都相宜,還可根據身體情況和需要,做些健身操、小球類運動,周末還可嘗試登山等戶外活動。
結語:夏去秋來,季節(jié)的轉換瞬間,很多人的身體大呼“吃不消”,各種疾病因此也會隨之而來。所以,正值秋天剛到之際,我們要給身體做好各種措施,打個“預防針”。當然生活的衣食住行也是特別重要的,只有這樣,才會擁有一個好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