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比賽中落后的選手延遲出發(fā),延遲的時間為第一次比賽落后的時間。第二次比賽中率先抵達終點的選手取勝。
2.U型池
場地為U形滑道,長120米,寬15米,深3.5米,平均坡度18度?;迳攒?,較寬,靴底較厚。
比賽時運動員在音樂伴奏下在U形滑道內(nèi)邊滑行邊利用滑道做各種旋轉(zhuǎn)和跳躍動作,一般為5-8個造型,五名裁判員根據(jù)完成的動作難度和效果評分,每人高分不超過10分,五個得分之和為該選手本輪比賽得分。
比賽共有兩輪預(yù)選賽,首輪預(yù)選賽前六名選手直接晉級決賽。其余選手參加第二輪預(yù)選賽,前六名選手也獲得決賽權(quán)。
后12名決賽選手進行兩輪比賽,根據(jù)兩輪決賽中的好成績排定后的名次。主要動作有躍起抓板、躍起非抓板、倒立、躍起倒立、旋轉(zhuǎn)等。
3.單板滑雪越野賽
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增設(shè)單板滑雪越野賽,比賽場地高度差為100-240米,平均坡度為14%-18%,路線長度為500-900米,賽道寬度約為40米,比賽用時約為40-70秒。
比賽沿途分布著雪丘、跳躍點和急轉(zhuǎn)彎,時常發(fā)生碰撞,單板滑雪的參賽選手要通過自己的各種技術(shù)越過障礙來完成比賽。
比賽后的成績以到達終點的時間判定。都靈冬奧會上將有男女各32名選手參賽,兩輪資格賽上每個選手將單獨出發(fā),用時排在前16名的選手進入1/4決賽。從1/4比賽開始,每組有四名選手參賽,獲得前兩名的進入下一輪。
四、跳臺滑雪
跳臺滑雪就是運動員腳著特制的滑雪板,沿著跳臺的傾斜助滑道下滑。借助速度和彈跳力,使身體躍入空中,使整個身體在空中飛行約4-5秒鐘后,落在山坡上。
1972年首屆世界跳臺滑雪錦標賽在南斯拉夫舉行。該項目從1924年第一屆冬奧會即被列為比賽項目。
根據(jù)國際滑雪聯(lián)合會規(guī)定,在冬季奧運會及世界滑雪錦標賽的跳雪比賽中,設(shè)有70米級和90米級臺的兩個跳雪項目。
從1964年第九屆冬奧會開始統(tǒng)一跳臺級別,才分別規(guī)定為上述的70米和90米兩種。這并不單指跳臺高度,還包括跳臺助滑道的坡度即35-40度,以及長度80-100米。
五、北歐兩項
跳臺滑雪北歐兩項(Nordic Combined)起源于北歐,由越野滑雪和跳臺滑雪組成,在挪威、瑞典流傳很長時間,成為北歐的傳統(tǒng)項目,故又稱北歐全能。
19世紀中期,北歐兩項運動首先出挪威。1924年第1屆冬季奧運會北歐兩項即被列為比賽項目。1988年第15屆冬季奧運會開始設(shè)團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