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至,雷聲起,萬物生?!斌@蟄,這個富有詩意與活力的節(jié)氣,宛如大自然奏響的一曲激昂樂章,喚醒沉睡的大地,宣告春天的蓬勃生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驚蟄節(jié)氣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風俗習俗,它們不僅是人們順應天時、祈求福祉的方式,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驚蟄節(jié)氣的風俗有哪些?
一、農事習俗:開啟春耕序曲
1、祭白虎
在一些南方地區(qū),驚蟄有祭白虎的習俗。白虎被視為口舌、是非之神,人們擔心在新的一年里遭受小人的讒言陷害,于是在驚蟄這一天,用紙繪制出白色老虎的模樣,用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后不再出口傷人,然后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希望借此化解是非口舌。這一習俗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期望在新的農耕季節(jié)里,遠離紛爭,安心勞作。
2、打小人
與祭白虎相關聯的是“打小人”習俗,多在香港、廣東等地區(qū)流行。人們手持小掃把或拖鞋,在象征小人的紙人身上拍打,口中念念有詞,詛咒小人。這一行為旨在驅趕身邊的霉運和小人,為新的一年創(chuàng)造一個順遂的環(huán)境。從農耕角度來看,也寓意著清除阻礙農事順利進行的不利因素,期望莊稼能免受病蟲害等干擾,茁壯成長。
二、飲食習俗:順應時節(jié)滋養(yǎng)
1、吃梨
驚蟄吃梨是北方地區(qū)較為普遍的習俗。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驚蟄時節(jié),天氣乍暖還寒,氣候干燥,人們容易口干舌燥、咳嗽,吃梨正可緩解這些不適。而且“梨”與“離”諧音,吃梨也有讓疾病遠離、祈求健康的寓意。在山西等地,還有驚蟄日全家分食梨的傳統,意為讓家人在新的一年都能遠離病痛。
2、吃春筍
春筍是驚蟄時節(jié)的時令美食。春筍鮮嫩爽口,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開胃健脾、滋陰益血等功效。在江南一帶,人們常將春筍與肉一起烹飪,如春筍燒肉、油燜春筍等。春筍吸收了肉的油脂,變得更加鮮美,而肉也因春筍的清爽而不顯得油膩。這道美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味蕾,更是順應時節(jié),為身體補充營養(yǎng),助力人們應對春日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