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從上面往下面看,底座里要是圓圓的,我們叫做項,桌子往上的全部的痕,跟這個底,往中間的有這么一個痕。這就是工藝講座的,我們的土喻叫“推項、刮底”,所以做假的人也這么去做了,所以你就要看清楚了,這就要了解,比如說你們喜歡我的壺,就要了解我是怎樣推項的,是怎樣刮底的,里面還有沒有自身保護的一些法則在里面,這就要進行交流了,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還有一點,壺有一個尖,你的手從上面摸下去,到里邊,跟那個口,一般的舊壺有一些鋒利,這個鋒利的口容易扎手,但是我們在鑒定的時候一定要摸一摸。在肩幫里,我們的手慢慢過來,有輕微的一棱一棱的就是舊壺古壺的一種感覺了。做新的來說工藝不會這么精細了,在工藝上就有一定區(qū)別了。
工藝就是這么簡單,特征也就是這么一點,因為壺就是三個部分,壺身、墜兒把兒、蓋子,所以只有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第二個方面,要看印章。印章在清代末年以前,90%是木頭章,木頭章的味道,跟石頭章的味道是不一樣的,所以章也可以進行鑒別舊壺、古壺與現(xiàn)代壺。
第三個方面,我們要多買一些書看,因為家里不會有很多的壺,通過書去看這個人,他做的作品形、神、氣、態(tài)你都認識了,比如說曾壽甑的得球仿古,做的非常準確,這就是他的氣態(tài)了,你認識了以后,就知道是不是他做的了。并且要多接觸作品,有些舊壺、古壺,多看多比較,就慢慢會清楚了。第三,要善于調(diào)查每個作家的個性,比如說余國良,做的非常秀氣,他的特征是把兒這個地方,就象一個釘子釘在墻里一樣。比如說邵大亨,就象這把壺一樣,是一樣大小的,所以個人的風(fēng)格你多了解了,你就會認識了。再有,就是看這個人有沒有做暗號,比如說時大彬的壺,老是在把兒的這個地方,按上自己的一個螺紋印子。所以拿到一個他的壺,你可以找一找看一看有沒有螺紋的印子,有印子的話,你就可以踏實一點了。那么供春的手印在壺的里面,歷史記載“螺紋印印鑒”,這些方面的暗號、暗記,都可以看的出來。
在這方面,順便也講一個小故事。我的老師在年輕的時候,被廣東一個做古董商的先生請了去,這個人畫了一張草圖,就叫我的老師做,一個是明代時大彬的身貌,結(jié)果我老師做出來了,因為那個時候他年輕啊,他自己看看,我自己做的身貌都比畫的好看,結(jié)果他在這個壺里邊,他刻上了一個小小的景字,顧景舟的景,然后沾上一點滋泥。后來他被請到香港中文大學(xué)講課,他看到這個壺了,他就請陳列室的一個人拿出來看一看,我的老師就把手伸了進去摸了一摸,就摸到了這個暗號。這個壺是香港的一個收藏家羅先生收藏的,后來我的老師就告訴他,說這個壺是我年輕的時候仿制的,于是就問他有什么記號,然后找來牙科醫(yī)師,有一個鏡子,蓋子一打開,把牙科醫(yī)師的鏡子伸進去就看到了。羅先生就說因為這個壺是你仿的,現(xiàn)在你的聲譽比時大彬還大,所以我還是值,非常高興。 因此收藏時要留心,在壺里有沒有一種暗的記號。